】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工程師“卓越”的秘訣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15:14:32


 
  對於工程師培養質量,“卓越”從何而來?作者認為“卓越”主要體現在:有偉大的心靈和家國情懷,傑出的工程專業知識和能力即專業素養,較強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較好的團隊合作、敬業精神和工程倫理責任意識。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所說卓越工程師一定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那是成為卓越工程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除 此之處,“卓越”還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需要人文情懷;二是需要相應的科學素養;三是需要多學科視野;四是需要團隊協作能力;五是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蘋果聯合創始人之一,卓越的美國電腦工程師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aik)指出:“要堅信你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有為之人,因為祗有抱著這樣的信念,在技術能力方面,你才能建立足夠的自信。始終追求卓越,把你的產品做到比一般人所能做到的都要好”。他認為“要成為一名卓越工程師,你必須得勤勉工作,檢查每個細微環節。為了不犯錯誤,你要非常小心。你還要比平常更加努力地、更深刻地思考”。持續不斷的勤奮努力永遠是成就一名卓越工程師的必要之徑。在專業教育之外,作者還重點論證了在資源、環境、人類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和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工程師的倫理責任和倫理教育問題。作者指出“卓越工程師”除了應該具備深厚的專業學識和技術外,還必須在工程實踐的各個方面堅持嚴格的標準,遵守工程師和工程組織的行為規範,必須擔負起對社會的責任,從而塑造可持續的未來。全文對工程倫理教育進行了全面深入地闡釋,提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程倫理教育實施路徑。

  《卓越工程師培養論》充滿理性、包含責任和感情地思考和回應了現代工程師“卓越從何而來的問題”,對“卓越工程師是如何煉成的”作了理性的思辨和實證的探索,是當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領域難得的用心之作。目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和發展卓越工程教育,探索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對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提供新型工科人才支撐,加快推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本文選自《博覽群書》雜誌2022年第九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