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各地區各部門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2-09-20 11:30:09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河南唐河縣倡導婚事新辦、孝老愛親,農民精神風貌大幅提升;天津寶坻區把家庭美德、公益美德等進行量化積分,軟約束有了硬抓手;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以家鄉英雄為榜樣,賡續紅色血脈,譜寫文明新篇……近日,第三屆“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優秀節目展演上,各地縣鄉長化身“演員”和“宣傳員”,說唱移風易俗新鮮事,倡導鄉風文明新風尚,拉開了今年“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活動的序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移風易俗,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農村風氣煥然一新

  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必須革除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實施《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各地結合實際,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深入倡導鄉風文明新風尚。

  ——村規民約立起來,制度上形成規範。

  “新婚喜宴一天清,外村親朋五桌內……”在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義張莊村,每逢有婚嫁喜事,一張特別的“粉紅紙”總會張貼在辦事村民宅院門前。全區共建立紅白理事會157個,紅白喜事有了具體的操辦標准。

  各地堅持制度創新,成立紅白理事會為婚喪嫁娶提供惠民服務,制定村規民約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等行為形成約束,推動移風易俗,為農民減輕負擔。<nextpage>

  ——現實難題解決好,思想上形成自覺。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彩禮聘金。”甘肅省合水縣組織開展青年聯誼會、舉辦集體婚禮等,推廣“零彩禮”,省心省錢還隆重大方,既有面子也保住了“裡子”。

  各地區各部門采取務實有效辦法,組織活動拓寬青年交友擇友面,提供喜事新辦、簡辦服務,很多農村青年選擇主動“為愛減負”。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門確認32個國家級、近300個省市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各個實驗區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得到有力遏制。

  ——弘揚新風易舊俗,風氣上形成氛圍。

  “咱們東風村,人好民風淳。家宴唱主角,山鄉育新風……”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東風村文化禮堂裡,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跟著志願者學唱鄉風文明詩歌。長興縣圍繞移風易俗開展文藝排演、政策宣講、志願服務等活動,新風尚的種子播撒到千家萬戶。

  各地區各部門創新方式方法,用好縣鄉廣播電視、鎮村公開欄等傳統陣地,探索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向農民群衆講清楚為什麼要移風易俗,移什麼樣的風、易什麼樣的俗,宣傳教育深入人心,文明新風在廣袤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公共文化體系更加健全,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加快補上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短板,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讓文明鄉風融入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如今的農村,公共文化體系更加健全,有場所、有活動、有隊伍,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nextpage>

  ——補短板,農村文化設施更齊全。

  9月7日,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新安村,“月滿錢江源”中秋晚會在村文化禮堂拉開帷幕。“改造後的文化禮堂,成了鄉親們舉辦文化活動、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村民黃勇平說。

  放眼全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42個,公共圖書館321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萬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

  ——建平台,文明實踐有了大舞台。

  “來,下盤象棋”“你看我這毛筆字寫得怎麼樣”……廣西賓陽縣黎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前來休閑娛樂的群衆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休閑健身,健康義診、理論宣講,實踐站的活動真不少,我也成了志願者。”農民劉民登說。

  一場場活動,一次次服務,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逐漸成為豐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導移風易俗的平台,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滿足人民群衆需求、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優供給,家門口“吃”上文化“大餐”。

  在河南省靈寶市,62個鄉村文化合作社,一支支業餘小劇團、蒲劇團、舞蹈隊活躍鄉間,一場場精彩的演出豐富了鄉親們的文化生活。<nextpage>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近年來,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推進,全國現有群衆文化團隊超過45萬個,比2012年增加了50%。各地支持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等文體活動,越來越多的鄉親在家門口“吃”上文化“大餐”。

  建機制樹新風,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鄉村文化振興,需要久久為功。各地探索創新農村移風易俗的方法路徑,將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經驗上升為政策制度、轉化為長效機制,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培養文明鄉風,榜樣模範帶動身邊人。

  日前,四川省華鎣市華龍街道石堰墻村村民唐中良再次獲得街道鄉風文明先進典型的表彰獎勵。唐中良細心照顧90多歲的老母親,帶頭把家中收拾得幹幹淨淨,還主動擔任村裡的鄉風文明宣傳員。通過先進典型評選獎勵,尊老愛幼、愛護環境等逐漸成了鄉親們的好風尚、好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各地選樹農村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引導形成文明鄉風。各地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建設家庭和睦、鄰裡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全國共評選表彰全國文明村鎮4625個。

  ——傳承優秀家風,良好家風涵養鄉風文明。

  “孝善傳家,耕讀育人……”走進山東省夏津縣蘇留莊鎮北鋪店村,家風長廊、家風館裡展示了不少名人和村民的家風家訓。“不少老人現場志願給村裡的孩子、年輕人講述,優良家風代代傳承,潤物無聲地融入鄉親們的日常生活。”村黨支部書記孫登強說。<nextpage>

  良好家風涵養鄉風文明。各地區各部門積極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弘揚優秀家風、家庭美德。截至2021年底,累計評出全國最美家庭6808戶,推選出各級各類最美家庭539.89萬戶,累計表彰全國五好家庭9912戶。

  ——滋養淳樸民風,激勵機制引導群衆廣泛參與。

  走進江西省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樂化鎮徐鄧村“移風易俗積分制兌換超市”,各類生活用品全都“明碼標價”,墻上張貼著積分兌換標准。“文明積分帶來的實惠看得見,鄉親們向上向善、守望相助,鄰裡關系更加和諧。”徐鄧村村民鄧文財說。

  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廣文明積分、道德超市、紅黑榜等做法,對文明行為給予相應的精神激勵、物質獎勵,引導農民群衆“家家做好事、戶戶爭先進”。去年,全國新創建100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994個鄉村治理示範村(嘎查),全面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經驗,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動能。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站在新起點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讓文明鄉風勁吹希望田野,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