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強勢美元考驗區域經濟韌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9-24 06:02:58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據西方媒體報導,國際主流經濟學界認為,為了對抗美國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美聯儲將把其基準政策利率上調至4%以上,並維持這一利率到2023年後。通常來說,美國加息周期內,會帶來資本的本土回流。美股表現強勁,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雙雙上漲。在當前全球面臨高利率、高通脹、高債務和低增長的局面背景下,這無異於對其他處於經濟恢復階段國家的“釜底抽薪”。

  環球時報發表財經評論員逄錦華文章分析,在此形勢下,近年來經濟全球化格局出現的由“泛全球化浪潮”轉向更為精確的“區域化貿易體系”的趨勢將更為明顯。東亞-太平洋、歐洲、北美三大區域性生產網絡體系,區域內部貿易依賴度將不斷提升。

  對於RCEP區域內國家而言,美國加息周期中,美元表現強勢,大量的國際資金流出RCEP貿易區域,2022年3月以來,新興市場國家資金流出總額達到上百億美元,RCEP區域國家貨幣貶值壓力激增,不利於區域國家金融市場和進出口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在此形勢下,域內國家勢必出現“抱團取暖”的狀況。RCEP帶來的供應鏈整合和要素市場的一體化運作,能夠促使區域內國家在生產、貿易、投資、金融上深度融合,有利於提升區域內各國國民收入和人民福祉。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供應鏈紊亂叠加美聯儲加息,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在這一過程中備受打擊。這些國家試圖使用外匯儲備頑強對抗本幣貶值,但難以形成綜合凝聚力。事實上,任何不掌握金融話語權的國家,與掌握金融話語權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是企業對銀行的關係。而供應鏈的中斷又造成供應緊缺,特別是能源、糧食和普通金屬。而RCEP域內國家受到的經濟衝擊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域內有著中國等巨大的消費市場商品調節以及日韓澳等發達產業協調帶來的便利性,並會同有特色商品農業的東盟一道撐起較為多元化的經濟結構,產生區域經濟的結構性貿易自適應機制。

  文章指出,隨著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和區域貿易協定增加,國際貿易區域化進一步增強。後疫情時代,大國博弈、貿易保護主義將使經貿問題進一步泛政治化,不同國家主導建立的區域貿易協定,將密切區域內經貿聯繫,或削弱與他國的經貿關係。以區域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的關稅貿易小圈子壁壘為新型商業利益建構,其所產生的衝突將愈發明顯。在諸多區域經貿協定框架下,全球貿易格局將逐步形成貿易板塊“三足鼎立”之勢,貿易板塊內部相互投資和繼續擴大貿易,區域產業鏈協作水平提升,區域貿易網絡將更加密集,區域化經濟體系將隨之而來。

  在此情況下,RCEP對域內各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中國而言,也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成為中國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紐帶和橋梁,使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加緊密相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