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10-10 08:47:36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民生工作重要內容的養老服務,十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加大政策創制力度,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在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努力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曉宇文章表示,養老服務體系直接面對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關乎老年群體福祉,也影響著中青年人群對未來的預期。從制度設計上看,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黨的十九大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養老事業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先後印發“十三五”“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召開了全國老齡工作會議,新時代老齡工作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從具體規劃實施上看,“十二五”期間中國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包括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1年底,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民醫保基本實現。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五年規劃的穩步實施、社會治理的日益精細、社會保障目標的完成,都為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間,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134億元,落實政府保基本職責,支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建設,並啟動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截至2022年9月,371.7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1420萬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3069.5萬、447.9萬和78.9萬老年人分別享受到老年人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70.2萬老年人享受到綜合補貼。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萬個,養老床位812.6萬張。養老服務供給的加大得益於黨和政府重視,“十三五”期間,民政部聯合財政部啟動了5批共計203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目前,社區養老服務已基本覆蓋城市地區和超過一半的農村地區。同時,在全國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聯繫省份對長護險展開試點工作,養老服務體系持續健全,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被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深入開展,老年人社會參與不斷擴大。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6492個,機構床位總數175萬張。在基層設立超過4萬個老年教育學習點,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已面向老年人免費開放。同時,開展城鎮老舊小區和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啟動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出台政策措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從“有”到“好”,養老服務水平須精準提升

  文章分析,隨著老齡人口增多,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增加。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如下問題亟待重視:

  努力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需求。2020年,某電商平台成人紙尿褲年銷量達20億片。山東濟南淘寶店主劉從海一年銷售的成人紙尿褲就達2.5億片,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老年受眾群體,其中相當比例為失能失智老人和臨終老人。目前中國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人,農村老年男性和女性失能比例都高於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不同於對健康老年人的贍養,需要專門的護理技能,需進行大量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完全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則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完成日常基本生活。同時,失能老人的護理費用居高不下,再加上護理周期長,很多失能老年人難以得到充分照顧。

  除了失能老人外,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約有1500萬痴呆患者,其中約1000萬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也將成為長期照料的重要需求方。

  居家照料面臨較大負擔,呼喚專業護理充分發展。調查顯示,子女、配偶仍然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照料提供者,因此,家庭規模的大小和社區的適老化改造程度直接決定老年人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照料。一般而言,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大都患有多種疾病,醫療費用和看護費用雙重叠加會增加其家庭經濟壓力。而老年專業護理目前需求大、缺供給,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對正式照料服務的需求。“十四五”期間,健全和提升居家社區、機構的專業看護和康復功能,提高專業護理人員水平,發展醫養結合,不僅能夠釋放醫療資源,更能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養老服務亟待更加均等化。王先生常年在外地工作,父親去世後,母親逐漸變得孤獨,於是他想送母親去養老院。但是考察了幾家養老院之後,他發現好的養老院一床難求,有好護工的養老院更難找。王先生最終還是決定把母親帶在身邊自己照顧,“不放心她去養老院,只能先讓她適應一下城市的生活”。

  當前,公立養老機構因為收費低、服務好、公信力強等特點,承擔了很多非基本養老功能,長期一床難求,難以高質量承擔起公辦養老機構對於失能失智和高齡老人照料的兜底保障職責。“十四五”期間,需進一步完善老年福利機構的硬件設施,提升護理機構的人員素質;同時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力度,更好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

  城鄉養老服務的差別也是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60周歲及以上鄉村常住人口比重和65歲及以上鄉村常住人口比重分別為23.81%和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和6.61個百分點。雖然“十三五”以來,中國農村養老設施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民政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為100%、79.5%,農村地區建設仍需繼續加強。同時,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沒有形成統一部門負責、統一管理的體系,很多養老設施和制度建設都具有碎片化特點,對需要照料的失能老人主要通過高齡補助等補貼方式提供照料,尚未形成統一的制度化管理。“十四五”期間,如何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是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

  養老服務涉及部門多,政策落地和監管需加強。老年人的照料服務主要由民政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牽頭提供,但養老問題涉及領域廣泛,比如老年人生活照料的經濟來源和醫療衛生保障等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眾多部門和機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因此,政策的落地生效、協作執行和監管難度等有所增加。

  長護險制度是“十四五”時期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長護險試點在中國已推行六年,正助力越來越多的居民體面養老。

  長護險試點推行進展順利。2016年起,中國在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聯繫省份啟動長護險試點工作。2020年新增加14個試點城市,範圍進一步擴大。《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試點城市參加長護險人數共14460.7萬人,享受待遇人數108.7萬人;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6819個,護理服務人員30.2萬人。截至2022年3月,長護險國家試點城市已有49個,參保1.45億人。當前長護險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人。服務形式主要為醫療機構護理、護理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各地區支付普遍按照比例支付,支付有額度限制,服務形式不同,對應的支付水平不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