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英國智庫文章:高通脹可能導致“經濟戰”
http://www.CRNTT.com   2022-10-17 10:40:17


 
  這些外部衝擊導致人們陷入困惑和爭論,不知道目前的通脹飆升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

  一方面,大多數地方的疫情封鎖都結束了,大多數人重返工作崗位,但也有些人患上了長期新冠(又稱“新冠後遺症”),還有些人正在重新考慮自己最急迫的事情。供應鏈和庫存正在重建。部分糧食正從敖德薩運出,全球糧食價格已經過了峰值。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意味著各國央行不需要過於激進地加息,通脹就會緩和下來。如果各國央行激進加息,就可能在需求和供應恢復平衡的時候引發嚴重衰退。

  提高工資將使企業成本增加,反過來又導致企業在試圖保持盈利或至少維持盈虧平衡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價。在利潤已經很低的酒店業、餐飲業和零售業,工資已占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各國央行的職責是在這種工資和物價交替上漲的局面失控之前將其制止。

  加息是它們達到這一目的的主要工具。正因為如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承諾“繼續加息”,直到通脹回落,使美聯儲首選的通貨膨脹指標(即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回歸到2%的目標。

  我們可能正在進入一個經濟碎片化的新時代,徹底扭轉40年來的全球化趨勢。這種全球化趨勢靠離岸外包使企業獲得更低的生產成本,靠廉價的進口商品使消費者獲得更低的價格,靠製造出口商品的新崗位使許多發展中國家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中國是關鍵的參與者。

  現在,有關通脹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爭論必須考慮貿易和金融的武器化問題,因為它破壞了過去的生產和交易模式。

  在特朗普政府治下形成的美中政治裂痕導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及對跨境銷售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設備的限制。在拜登總統的治下,美中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拜登總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芯片,並揚言要讓中國公司從美國股市退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