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08:19:39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重要論斷標注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新定位,高度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志成文章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對於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和特徵,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
  
  從歷史維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文章分析,從世界範圍看,現代化理論與實踐誕生於西方,體現為以工業化為先導,逐步拓展到政治、社會、科技等各領域的發展進程,形成了西方現代化發展路徑,以及以先發現代化國家帶動後發國家的現代化拓展方式。西方國家借助其先行構建和主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體系壟斷了現代化的定義權和解釋權,並對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進行奴役和壓迫。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血與火”的侵略,許多赤裸裸的掠奪。即便在一些現代化國家內部,也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和持續的社會動蕩。西方現代化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表現為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可以說,西方現代化既有其歷史先進性,也有其歷史局限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展開的。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為救國救民而苦苦追尋,不斷探尋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很多政治力量都試過了,種種救國方案也一度各顯身手,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實踐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索,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描述取得政權以後的目標:“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採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黨的八大將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寫入黨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鄧小平提出:“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在2022年7月召開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二十大要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開創性意義。
  
  從本質屬性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伊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開創基於自己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選擇提供持久動力。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現代化道路的自主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資本主義現代化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社會全面進步,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兵突進”,而是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全面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現代化。現代化理論本質是社會進化理論。西方社會科學的社會進化史觀是一種單線的社會發展理論,即把現代化看成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單線演進過程,看成後發現代化國家追隨先發現代化國家並遵循先發現代化國家建立的政治經濟秩序的演進過程。西方現代化理論的歷史驅動力主要來自以工業化為代表的技術驅動力、以市場和資源拓展為特徵的資源驅動力。中國式現代化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體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重要考量,以實事求是的觀點判斷社會發展進程,找准不同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本質驅動力,開創了現代化理論新範式。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既被現實社會所塑造,又在推動社會進步中實現自身發展。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既是現代化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也是現代化的受益者。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堅持把現代化目標與人民幸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結合起來。我們統籌推進經濟發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義、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建設,全面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體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