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醫保報銷心理治療費,期待更多“喚醒”
http://www.CRNTT.com   2022-10-31 08:39:29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閱讀提示】江蘇將“心理治療”項目納入醫保 11月1日起執行

  光明網評論員:醫保報銷心理治療的省市,又增一例。日前,有媒體援引江蘇省醫療保障局消息稱,從11月1日起,“心理治療”項目納入江蘇醫保支付範圍,全省統一執行。此前,北京、深圳、廣東全省已開展相關探索。

  相關文件明確,江蘇省執行三類、二類和一類收費政策的定點醫療機構心理治療項目醫保支付標準分別為200元/次、180元/次和160元/次。此外據盤點,目前江蘇省103家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已全部納入醫保定點範圍,253家綜合性醫療機構設立的精神科,隨同醫院一起納入醫保定點範圍。

  心理治療走醫保報銷,在輿論場引起不小的水花。這多少折射了社會關於健康觀念認識水位的抬升。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的關注也從軀體延伸至精神層面。尤其是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加速“進化”,讓個體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更多正視。

  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礙需要專業人員干預的人數估計達到1.9億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且不說心理問題表現形式複雜且隱蔽,本就難以察覺和識別,單是對精神衛生疾病長久以來的污名化和偏見,就讓不少心理健康狀態不佳者徒增很多精神負擔,阻滯了他們前去就醫的腳步。而就算衝破了上述障礙進入治療階段,長期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對就醫者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顯而易見的是,心理治療走醫保報銷,對那些因精神衛生問題而求醫問診者而言,將減輕不小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這一舉措有助於扭轉社會對精神衛生疾病的刻板印象,或者說是“祛魅”,提高人們的知曉率,更新人們對其的認識,減少患病者的恥感,喚醒人們對心理健康易感人群的關注和保護。可以預見,來自需求端的一系列積極變化,也將反過來推動該領域的專業化發展。

  當心理治療納入醫保目錄,部分網友預測相關的就診人數將大增。但也有網友“設身處地”情景模擬稱,為了避免在職場和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歧視,寧願自費也不走醫保,因為只要走醫保就一定會留下相關的痕跡。要是如前者所料,那麼緊隨其後的一個問題就是,本就不富裕的專業醫療資源更加捉襟見肘;而要是如後者所言,那麼又在一定程度上衝抵了政策本應釋放的善意。可見,無論何種情形,都難言不棘手。

  當然,這並不是說,一些省市將心理治療納入醫保不應該,而旨在說明,從目標到效果,中間環環相扣、相互影響,這個巨大的空間需要我們給予細致而妥帖的安排與設計,如擴充隊伍建設、提高規範治療管理,構建從診斷到效果評價等一套標準等,這也是對醫保基金應有的態度。不同地區或許經濟基礎、人才儲備等條件有差異,但對於心理健康這項議題,都該保持應有的關注。

  因為,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是國家和社會發展寶貴的人力資本。無論從哪個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值得我們重視。

  來源:光明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