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為何不肯放棄捕鯨業
http://www.CRNTT.com   2022-11-13 15:45:15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據封面新聞報導,日本的捕鯨活動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繩文時代。對日本人來說,鯨除了具有生物學上的意義、根植於歷史與社會中的文化意義,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日本不惜“硬剛”國際規則也要堅持捕鯨。在鯨本身的商業價值日益下降、世界各國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加深的今天,日本的商業捕鯨依然沒有停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探索仍然任重道遠。

  提起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龐大、神秘,有些人會感動於“一鯨落,萬物生”的唯美意境,還有人賦予了鯨“化身孤島”般寂寥與悲壯的意象。但是對日本人來說,鯨除了具有生物學上的意義、根植於歷史與社會中的文化意義,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對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說,鯨就是用來捕的。

  日本的捕鯨活動可以追溯至繩文時代。在約8000年前的繩文時代早期遺跡中,分別發現了用於捕獵、分解鯨魚和海豚所用的黑曜石矛等石器。中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鯨類和海豚的魚骨。此外,在鹿兒島縣、熊本縣遺跡中還發現了“鯨底土器”,即一種底部有鯨魚脊椎骨壓痕的土制器具。這是當時工匠以鯨魚脊椎骨作為製作台製作土器而留下的特殊印記,足以證明當時日本已經存在捕鯨活動。

  在此後的歲月里,捕鯨活動一直延續下來,直至日本戰國末期,也就是大約中國明朝時期,以伊勢灣熊野水軍為首的各地水軍以及大量出身海賊的人建立了專門的捕鯨小組,進行突刺式捕鯨。他們在一次次捕鯨過程中不斷磨合,形成了人員相對固定、分工較為細致的隊伍。至此,捕鯨從一種群落自發行為演變成了專門的行業,捕鯨業誕生了。

  到了江戶時期,捕鯨業歸屬各藩直營,形成了類似武士階層薪酬制度的特殊產業結構,周邊漁民則通過參與鯨魚解體作業獲利。對漁民來說,這是冬季重要的工作,也是他們冬季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江戶時代的捕鯨對象以小露脊鯨類和抹香鯨類為主,至19世紀上半葉進入鼎盛時期。到了1908年,日本的捕鯨公司已經達到了12家,捕鯨船達28艘。

  差不多就在同一時期,由於過度捕殺,洄游鯨魚數量減少,“鯨組”的維持、更新都出現了困難,這也導致雖然當地人捕鯨技術越來越高,但漁獲並沒有顯著增長。於是,當地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思考,是否有必要保護日本近海的鯨。在他們的影響下,政府於1909年公布了捕鯨取締規則,對捕鯨船的數量也作出了限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