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尋求消費金融新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2-11-16 08:48:14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在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消費金融應加快線上化、數字化,創新產品和服務,增強供給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助力經濟社會穩步恢復。
  
  經濟日報發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文章表示,目前,商業銀行仍是中國消費金融市場最主要的供給者,信用卡業務是其消費金融主要模式。銀行憑借資金規模、支付結算優勢與品牌聲譽資源,抓住優質客戶群體,提供刷卡消費、分期等服務。而大型互聯網公司借助社交、電商平台優勢,通過控制線上流量入口,與商業銀行進行激烈爭奪,導致銀行獲客成本持續上升、客群持續下沉。部分小貸公司、網絡平台等承接消費金融的尾部客群,而隨著監管政策調整,其競爭優勢逐步下降。總體而言,中國消費金融發展不斷加速,市場參與主體持續增加,逐漸形成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
  
  一般而言,消費金融產品金額小、筆數多,運營成本較大。在當下發展消費金融,更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提高數字化經營水平,更好地提升獲客、運營和風控效率。
  
  文章提出,加快創新產品和服務。得益於金融科技運用,中國消費金融產品種類日益豐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在線消費場景與消費信貸產品融合加快,消費金融場景覆蓋面持續擴大,各類消費信貸產品更加豐富多樣,實現平台、場景、用戶三者高效銜接。
  
  不斷提升服務效率。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消費金融中深度應用。創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獲客、活客等環節,深化數字化流程改革,大大提升了運營效率。其還運用於風控、催收、反欺詐等領域,在提高風控能力的同時提升了信貸審批和貸後管理效率。
  
  持續降低運營成本。在技術驅動之下,互聯網消費金融逐漸成為消費金融主流模式。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單筆額度小而分散,服務方式活而變通,用戶群廣而延伸,業務更容易獲得發展。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有效降低了消費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使得更大範圍的客戶服務成為可能,消費金融覆蓋面和可得性大大提升。
  
  文章指出,消費金融數字化大大提高了消費金融服務的靈活性和便利性,同時還有效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下一步,消費金融應繼續加快和深化數字化,並重點在多方面尋求新突破。
  
  加大對新市民群體的服務是前提。3億左右的新市民群體是消費金融重要服務對象。應充分應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過獲取多方數據和信息等方式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對新市民的信用評價方式,針對新市民就業、創業、消費等不同階段的需求,推出期限靈活、額度和費率適中的產品。
  
  開發大宗消費金融產品是關鍵。應加強與汽車經銷商、電商平台、商場超市等合作,加強大宗消費金融場景建設,推出更多的汽車、旅遊、家電、賬單分期等產品,豐富大宗消費金融產品線。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保障。充分借助大數據等手段,加強對消費者需求分析,提高消費者需求匹配的精準度,提升審批、催收等科學性和準確性,減少“多頭借貸”和過度授信等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