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個人碳賬戶需完善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2-11-18 08:57:22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近日,中信銀行基於綠色金融體系打造的“中信碳賬戶”迎來升級,不僅中信銀行的銀行卡持卡人可以註冊,其他銀行客戶也可以註冊。
  
  目前,碳賬戶的應用主要基於碳賬戶下個人或企業生活、生產場景下的相關低碳行動信息,轉化為數字語言,並嵌入其他生產、生活等應用場景中,以此來撬動碳賬戶更多功能。近年來,多家銀行、電商平台紛紛布局個人碳賬戶。但總的來看,通過設計的特定低碳場景難以有效覆蓋不同用戶的多樣化消費需求,而此次中信碳賬戶在銀行卡用戶覆蓋面、綠色減排場景、減碳量核算等方面較以往有較大突破,不但讓更多綠色低碳行為可計量、可追溯,而且在個人消費端減碳邁出重要一步。
  
  個人碳賬戶助力消費端減碳大有可為。據中科院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一半左右。實踐中,居民日常消費具有小、雜、散的特點,比如,一次電子支付、一次綠色出行……金融機構把不同場景的碳積分關聯到個人碳賬戶上,再通過與信貸優惠、商品代金券等相關權益捆綁,一方面倒逼企業生產端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用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需要強調的是,個人碳賬戶存儲的是用戶日常行為的碳減排量,並不是貨幣。商業銀行為何對於布局碳賬戶市場積極性較高?答案不難理解,一方面碳賬戶是金融機構探索綠色金融的有益嘗試,尤其是針對個人的綠色零售業務,通過創新個人綠色金融產品,契合新發展格局下的擴大內需戰略以及銀行的零售轉型定位;另一方面把金融服務與用戶減排行為有效銜接,不僅增強銀行與用戶的黏性,在精準營銷的同時還能拓展其他碳金融業務。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居民消費漸向綠色消費轉型,個人碳賬戶迎來新契機。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個人碳賬戶作為綠色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機構理所應當抓住行業新風口,提高金融服務產品向綠色低碳消費傾斜水平,引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理念,將消費者的消費潛力變為綠色消費動力。
  
  個人碳賬戶在驅動綠色消費方面被市場寄予厚望,但從金融機構、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統一的減排量計算標準、不同企業與平台不兼容,比如,同樣是乘坐公交出行,碳積分數值差別很大。想破解堵點和難點,僅憑銀行機構一己之力遠遠不夠。碳賬戶作為一項由政府、金融機構、平台企業等多主體參與的系統性工程,在政策上要形成有效的閉環機制,除以補貼、減稅等政策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對個人碳賬戶的支持外,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制定碳減排計量標準,推動個人積攢的碳排放量參與碳市場交易。比如,平台企業把用戶積攢的碳積分打包賣給需要碳減排量的企業,然後把收益反哺用戶,吸引更多用戶踐行低碳理念。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培育和數字科技愈發成熟,不同平台、機構之間將打通數據要素壁壘,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個人信息采集安全至關重要。對於監管部門而言,應制定科學規範的方法加大信息安全監管,防範數據被二次利用和個人信息過度披露所帶來的風險隱患,著重在數據隱私、服務終端、數據接口等方面把好關,推動個人碳賬戶引領綠色消費新風尚。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