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築牢三塊基石,讓古樹名木繼續枝繁葉茂
http://www.CRNTT.com   2022-11-18 15:54:31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一棵24米多高、六七個人才能合抱的大樹屹立在京西潭柘寺內。它的樹枝蒼勁有力,樹冠遮天蔽日。

  這是潭柘寺帝王樹,相傳已有1300餘年歷史。

  在中國,和帝王樹一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古樹名木有很多。近期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全國散生古樹樹齡為100—299年的有98.75萬株,樹齡為300—499年的有16.03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

  為什麼要進行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未來,應如何進一步推進古樹名木的保護?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地形差異很大,因此,需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古樹名木保護措施。“這次普查摸清了我國古樹名木的‘家底’,有利於相關機構弄清古樹生長狀態及其周圍環境等情況,進而分別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說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北京綠化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駱會欣說。

  同時,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也是一次面向群衆的生動科普實踐。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日晨表示,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不僅是林業上的行為,還具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這次普查的社會關注度很高,具有很強的民衆教育意義。通過這次普查,我們知道全國有500多萬株年齡在100歲以上的古樹。普查活動喚起了民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將生態文明的理念傳播到了社會各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