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構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新勞動就業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2-11-23 08:03:22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從年輕社會邁向老齡社會的重要標誌,對於現有就業觀念、就業制度、就業政策以至整個勞動就業體系的影響逐步顯現。

  光明日報發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文章稱,客觀地說,現有勞動就業體系基本上是漫長年輕社會的產物,難以承載深度演化的老齡社會的新要求。相關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國15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雖然呈現減少趨勢,但到2050年仍然保持在7億左右,未來面臨的就業壓力是長期而持續的;另一方面,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其中,60~69歲低齡老年人在2050年前始終保持在老年總人口的61%(2021年)~41%(2050年)這一區間,考慮到50歲和55歲提前退休的中年人,低齡健康並退休的中老年人總量規模更大。這一群體閱歷深刻,經驗豐富,普遍收入不高,實現自我價值意願依然旺盛,熱切希望貢獻社會並增加收入。伴隨經濟波動背景下老齡化快速推進和產業結構深刻轉型調整,年輕人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在這一背景下考慮低齡健康老年人的再就業意願自然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並引發我們重新思考現有勞動就業體系的戰略性調整問題。

  文章指出,首先,優先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就業政策導向。在年輕社會條件下,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基本不存在就業上的矛盾。對許多深度老齡化的發達國家來說,年輕勞動力嚴重不足,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延遲退休,繼續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成為這些國家的就業政策導向。而對中國來說,雖然我們已經邁入老齡社會,但總體上勞動力規模和就業壓力依然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優先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仍然是我們的首要就業政策導向,不能盲目簡單照搬發達國家的做法。

  其次,低齡健康老年人再就業不會衝擊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一些高技能低齡健康老年人,例如經驗豐富的中醫、退休教師等,他們仍被社會需要,如果繼續從事原專業勞動、發光發熱,恐怕所有年輕人都不會有意見。對規模龐大的低技能低齡健康老年人來說,從事門衛、保潔等低收入工作,也不會對年輕人就業造成太大影響。

  再次,要高度重視老齡社會和長壽時代條件下低齡健康老年人力資源的戰略作用。從整體上看我們的人口在老齡化,但從個體上看人們卻在“年輕化”。人一旦退休,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能融入社會,不僅疾病會找上門來,而且會消蝕晚年生活的意義感和價值感。老年人如果能繼續發揮作用,貢獻社會,過上健康、長壽、向上、快樂和有意義的晚年生活,微觀上有利於自身健康長壽,提高生活品質,中觀上也有利於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宏觀上可以減輕人口老齡化的壓力。

  此外,要樹立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新勞動就業觀。老年人再就業熱議中之所以存在不同聲音,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還是用年輕社會的勞動就業觀來看待老齡社會條件下不同年齡人群的勞動就業問題。年輕社會,應當讓老年人享享清福。相關研究表明,2021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目前的平均餘壽約為21年,預計2050年將延長到26年左右。我們需要重建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勞動就業體系,從而讓年輕人和老年人都能找到發展空間。

  最後,要著力解決影響老年人再就業的卡點瓶頸問題。第一是落實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的政策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老年人再就業創造良好環境。第二是消除勞動就業上的年齡歧視,在優先保障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的同時,倡導相關行業適合的崗位面向老年人開放。第三是提供法律培訓和法律援助,提升老年人再就業的自我法律保障意識和能力。第四是針對招聘信息平台、合同簽訂、最低薪資水平、勞動條件、稅收、勞動仲裁以及工傷、事故和糾紛處理等問題抓緊研究出台具體舉措,確保老年人無障礙再就業。

  在歐美日等國,很多老年人依然在從事勞動。實際上,除少數艱難困苦的老人外,許多外國低齡健康乃至高齡老年人的再就業體驗十分快樂。老後依然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生的樂事。他們的勞動已經不同於年輕時的生計性就業,而是生命意義性就業。這種狀況在中國才剛剛上演,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用年輕社會的尺子來衡量老齡社會的老年人。當然,我們還應該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避免老後被動,即真正兜住老年人的基本保障問題。

  文章最後說,年輕時要艱苦奮鬥,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老年後要追求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從事快樂性勞動。面對老齡社會,我們需要重新建構不分年齡、人人平等、代際互惠和諧的新勞動就業觀念、新勞動就業制度、新勞動就業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