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法矛盾牽動歐洲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22-12-05 16:11:01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正當北約多國集結多艘航母在大西洋舉行聯合軍演展現“團結”之際,北約內部因人事問題爆發的內訌也浮上台面。近日,英法兩國圍繞下一屆北約秘書長人選展開激烈博弈和交鋒。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決反對英國候選人擔任北約新任秘書長,英國方面則稱馬克龍患上了“恐英症”。這一內訌事件不僅反映出英法兩國累積的長期矛盾,也透露出兩國戰略的截然不同。

  北約現任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於2014年上任,按規定應於2022年10月1日卸任。不過,由於俄烏衝突爆發,出於歐洲局勢考慮,北約各成員國同意斯托爾滕貝格任期延長1年。這意味著斯托爾滕貝格將於2023年9月30日自動離任,北約成員國也因此需提前就下一屆北約秘書長人選展開討論。

  然而,英法這兩個北約主要成員國卻在新任秘書長人選問題上較上了勁。據報導,英國希望本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在2023年接任新一屆北約秘書長。對此,法國政府直接澆上一盆冷水。法國方面表示,反對任何英國候選人擔任下一屆北約秘書長,甚至不惜動用否決權。英國對此十分憤怒,該國一名保守黨議員直接抨擊馬克龍患有“恐英症”。

  近年來,英法兩國在漁業爭端、移民問題、對俄關係問題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尤其是2021年的澳大利亞核潛艇事件,美國聯合英國搶奪法國與澳大利亞的潛艇訂單,加深了英法兩國之間的裂痕。馬克龍曾私下稱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為“小丑”,甚至召回駐英大使。

  除了上述問題,英法兩國在北約人事問題上的分歧,也透露出兩國在戰略層面的矛盾。

  法國文化特性中帶有多元化、多邊主義基因,傾向於採取獨立外交路線,力圖展現大國地位。早在1959年,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便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的地緣政治戰略。在歐盟內部,法國一直希望推動歐洲戰略自主,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現任總統馬克龍在外交上繼承了法國獨立自主的傳統。他小心翼翼地與華盛頓保持一定距離,也曾直言不諱地批評北約“腦死亡”,並提出雄心勃勃的“歐洲軍”計劃。

  作為島國,英國最關心歐洲大陸勢力平衡,最擔心歐洲大陸出現強主,一直奉行離岸平衡和光榮孤立政策。這一政策思維也是英國脫離歐盟的重要歷史動因。“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成了“孤家寡人”,游走於歐洲主流國際關係圈之外。在此背景下,英國選擇繼續強化美英特殊關係,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甚至在外交領域全面倒向美國。此次 ,英國推舉國防大臣華萊士作為新一屆北約秘書長人選,意在幫助美國對歐洲實施最大化控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