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鄉村特色資源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http://www.CRNTT.com   2022-12-10 13:00:18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既要立足特色資源,又要找到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利益共享才能實現發展共贏,才能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從產業各環節入手,確保銷售有訂單、增值能分紅,就能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走進陝西延安,梁峁溝壑層叠,連片果園延綿。提起蘋果,大夥兒有說不完的話。洛川縣安善村果農李育宏感慨:“小蘋果是‘致富果’‘幸福果’,一年能掙十來萬。”創業做電商的崔長峰說:“把老家蘋果賣到大城市,一天能發6車貨。”目前,蘋果產業收入在延安農民的經營性收入中占61%,成為覆蓋面廣、從業人數多、持續效益好、對農民增收貢獻大的特色產業。紅蘋果鼓起錢袋子,也映紅了老區人民的好日子。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考察時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鬥。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延安蘋果、贛南臍橙、安吉白茶……近年來,一個個具有地理標志和鄉土特色的農產品,駛入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成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亮點。面向未來,繼續為特色產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仍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既要立足特色資源,又要找到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延安土層鬆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種植蘋果。老果園品質退化、效益變低,便推廣間伐、矮化種植技術;冰雹和倒春寒影響果樹生長,便安裝防雹網,探索挖熏煙坑、噴防凍液等方法……當地積極作為,通過科學規劃、技術創新、示範推廣等方式,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實現蘋果數量質量雙提升。實踐證明,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只有善於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才能把特色資源轉化為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nextpage>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走進洛川縣一家公司,一個個紅蘋果經過多次清洗、分類分揀、包裝入箱,實現從論堆賣到論箱賣的轉變。當地還發展了冷鏈倉儲、精深加工等產業,并在鄉村旅游上同步發力。一位基層幹部滿懷信心地說:“要繼續采取有力舉措,向全產業鏈延展。”推廣標准化種植,讓一產優起來;推進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讓二產強起來;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讓三產大起來……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有助於推動特色產業邁向產業化,持續穩定釋放更多發展潛力。

  說一千道一萬,群衆受益是關鍵。發展特色產業,應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延安支持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簽訂訂單合同,建立分紅、股權等合作關系,形成多元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果農成為產業受益者。洛川縣果農路紅珍算了一筆賬:“和果業公司簽下訂單,不愁銷路,品質達標的,每斤比市場價高1塊多。”利益共享才能實現發展共贏,才能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從產業各環節入手,確保銷售有訂單、增值能分紅,就能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延安蘋果越種越好,延安人驕傲地說:“蘋果是老區延安的一張新名片。”繼續做大做強做優各類特色產業,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推動鄉村振興,群衆的生活必能像延安蘋果一樣又紅又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