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國智慧法院信息系統建成 
http://www.CRNTT.com   2022-12-13 15:56:44


 

  在智慧法院建設過程中,在綫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綫上綫下雙軌并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基本定型。

  讓公平正義更好更快實現

  以往平均耗時15天的上訴案件卷宗移送工作,現在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各類智能審判輔助系統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30%以上,庭審效率提升20%以上……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科技在審判工作中的應用,助力法官尋找事實、適用法律,讓公平正義更好更快實現。

  2016年開始,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法官基於電子卷宗開展閱卷、合議等工作,審理過程全程留痕;案件卷宗信息自動回填、法律知識服務、文書輔助制作、類案自動推送、庭審語音自動轉錄等智能輔助辦案工具,大幅減輕了法官的事務性工作;人民法院還大力推進跨部門信息共享,讓多業務在綫協同處理成為可能。

  執行工作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關鍵一環,智慧法院建設為破解執行難提供了科技支撑。

  被執行人銀行賬戶餘額只有幾十元,名下也沒房沒車,真的沒有履行能力嗎?“系統顯示,王某從事網絡直播已進賬486萬元。其中,在生效判決履行期限屆滿後直播進賬87萬元,明顯屬於具有完全履行能力卻拒不履行的情形。”前不久,廣州互聯網法院執行法官在辦理一起執行案件時,依托該院開發的智能執行分析系統,對被執行人進行“精准畫像”,深入挖掘被執行人王某的網絡活動軌跡和財產綫索。最終,在鐵證面前,王某支付了欠款。

  “人民法院已經建成智慧執行系統,網絡執行查控體系支持查詢被執行人全國範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等信息,對各種財產形式做到全面覆蓋,破解查人找物難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陳奇偉介紹,人民法院還加強與社會征信體系對接,與國家發改委等60個部門和單位開展聯合懲戒,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