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智庫論壇:中國式現代化與對外開放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2-12-18 00:19:45


(會議截圖)
 
  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指出,任何形式的現代化都離不開開放,中國式現代化當然也需要開放,祗有開放才能帶來長期的經濟增長。將來的關鍵問題是,世界會越來越走向封閉,在這種安全化的基礎條件下,如何開放?達巍認為,問題的核心是中國能接受何種程度的不安全,如果大力加強安全措施,就會陷入“脖子”被別人“捏”著發展的狀態。“我們要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安全。當然,這是一個‘度’的問題,如果我們接受程度高,可以用中國的市場和經濟規模來吸引別人,讓別人更加開放。反之,如果我們被動地跟著美國走,就會越來越封閉。中國作為九大國,如何主動選擇,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提到,中國式現代化在概念上應該更多地強調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縱觀國際局勢,印度堂而皇之地說“世界反對中國”,我們的應對之道應該是更多地強調中國與世界的共同之處,而不是強調差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反對中國式現代化,是因為其在概念上可能被人解讀為“我們要走一條和美西方完全不一樣的自己的路”。事實上,雖然現代化裡包含了每個國家獨特的道路和信念,但也有很多共通之處。
 
  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宏指出,對外開放合作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持續發揮強大作用。在“引進來”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球已經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中國投資,投資金額超過2萬億,外資企業在中國以占有市場主體2%的比重帶動了4000萬就業,貢獻了1/6的稅收。在“走出去”方面,商務部2021年底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達1452億美元,即使在疫情下,同比增長也有2%,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4.1%,持續領先整體增速。“中國和世界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不應該因為一兩個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紛爭,而忽視了世界上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現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強調,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讀懂二十大的文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我們曾經概括了13個優勢,這次二十大報告規劃至2050年,所以用了更加有公約性的說法,即中國式現代化。海外有一些論調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民族主義,無論是不是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是社會主義”。而現在我們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因為大家都面向現代化,這是“求同”。“中國式”的概念具有包容性,不光是中國特色,還有其他一些國家走向現代化,各個國家之間可以提供借鑒。所以,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更加有優越性的表達。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CCG特邀高級研究員魏紅霞總結了美國對華科技戰略的四個特點。一是全政府戰略,國會、行政部門、機構聯動,他們頻繁相互交錯出台各種打壓中國的政治措施。二是兩黨對華策略,特別是科技戰略層面相當強硬,這種狀態已經持續很久。三是美國優先戰略,美國優先的主題實際上是科技優先,進一步加強科技主導型模式,以跨國企業為主體,掌控全球產業鏈最高端科技,向全球各國精心布局科技產業鏈。四是美國科技與國家安全相掛鈎,如果援引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這些概念,美國相關機構和官員就能獲得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來實施制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