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力爭糧食產能再上新台階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16:17:13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 糧食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已經從“吃得飽”轉為“吃得好”,從口糧安全問題轉為飼料糧安全問題。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要在高起點上再次推動糧食產量躍上新台階。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為保障糧食安全夯實基礎。

  持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人均糧食占有量400公斤的國際水平。然而,我國糧食安全仍然面臨著風高浪急的國際形勢、持續增長的國內需求,以及資源約束趨緊、種糧比較效益低、極端氣候頻發、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等潛在風險隱患。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潛力,能够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技術條件和生產要素投入下國內可以穩定達到的糧食產出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標。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從1949年的11318萬噸提升至2022年的68653萬噸,70多年間增加了6倍以上,就是糧食產能提高的具體表現。2009年我國啓動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以來,糧食產量連續邁上了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的台階,糧食生產能力潛力充分釋放,糧食增產難度越來越大。自2015年以來,糧食產量已經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3個省份實現了增產,其中,除了河南恢複性增產49億斤,新疆、內蒙古、山東、山西、吉林糧食增產均超過8億斤,其他省份增產不多。因此,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勢所必然。“十四五”規劃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足見國家對提升糧食產能的重視。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不能走以前那種資源消耗型的老路子,而是要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堅守18億畝耕地紅綫,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據評估,建成以後項目區的耕地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科技創新是糧食持續穩定增產的根本途徑,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撑,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與良田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糧食單產水平。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特別是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糧食綜合產能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在幹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方面要優先考慮,不斷完善糧食產能提高機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努力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台階,糧食產量在高基點上實現新突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