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8 00:12:32


 
  我們需要看到,即使在美國民主黨內部,對於俄烏戰事的態度也并不是完全的鐵板一塊。2022年10月,前夏威夷州聯邦衆議員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宣布退出民主黨,她公開譴責民主黨是“戰爭販子的精英主義陰謀集團”(elitist cabal of warmongers),還呼籲其他“有常識、有獨立思想的民主黨人”和她一起退黨⑦。加巴德本人立場接近保守派,但有趣的是,一些號稱“進步主義範式的社會主義者”(progressive Socialists )的堅定左翼人士也贊同加巴德的做法,因為他們的一大恒定核心訴求是反戰,在他們看來,拜登政權現在是走到了“反戰”的對立面。

  對於美國當前的情況,英國學者Michael Cox  做了很精準的分析。從總體層面看,多數美國民衆雖在道義立場上支持烏克蘭,但主觀并不希望美國捲入烏克蘭戰爭太深,他們希望未來能有某種政治解決。如果烏克蘭戰爭被不斷拉長,但美國國內經濟和物價水平都還維持正常運轉,那麼拜登政府面臨的問題就會小很多。如果烏克蘭戰事持續進行,而美國國內經濟形勢轉趨惡化,那樣就會有很多人開始責備拜登內外政策失敗⑧。

  三、特朗普并未政治死亡

  此番中期選舉之後,一個普遍的解讀是特朗普會在共和黨中逐漸趨於失勢,因為共和黨若想贏,就需要擺脫特朗普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警告民主黨未來可能要面臨的潛在風險時是這樣說的:佐治亞州和俄亥俄州的州長選舉顯示,衹要是特朗普以外的共和黨右翼政客,隨便誰來,都有可能獲得中間溫和派選民的支持(a right-wing Republican could win moderate voters in 2024 merely by not being Trump)⑨。這是一種很值得玩味的表述(即便它的主旨是警示民主黨而非共和黨),因為它暗示著,如果是特朗普本人出來選,共和黨多半會完蛋。

  從選後民調的結果上看,也非常值得玩味。有民調顯示,2022年8月,約60%的民主黨支持者在接受民調訪問時,表示他們相信拜登能够選贏2024,中期選舉後這個數字上升到71%。選前,約82%的共和黨支持者在接受民調訪問時表示他們相信特朗普能够贏得2024大選,中期選舉後這個數字下降了7個百分點,掉到了75%⑩。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數值仍是略高於拜登。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中期選舉的結果毫無疑問對拜登是加分,對特朗普是減分,但加減的力度都并不足以改變兩人爭持互搏的基本態勢,不足以使特朗普出場,也不足以使拜登穩勝。目前看起來,的確是特朗普那邊面臨的壓力比較大,共和黨內不少人,包括一些曾經參與過特朗普執政團隊的人,都表態認為是特朗普橫插一腳進而拖累了共和黨整體選情。同時,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最近成績亮眼,風頭正健,被不少評論人士認為可能將威脅到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地位。然而,我們需要考慮到,一旦在未來兩年中共和黨內部實現重新團結整合,或者拜登執政出現重大失誤,或者美國經濟出現重大結構性問題(包括可能的通脹或美債危機等),那麼壓力的天平又可能會重新轉到拜登那邊。

  2016年,特朗普勝選,2018年中期選舉時,共和黨得以保持參議院多數,同時失去了衆議院多數地位,2020年大選特朗普落敗。如果按照這個邏輯,2020年,拜登勝選,2022年中期選舉時,民主黨得以保持參議院多數,同時失去了衆議院多數地位,那麼2024年拜登就有可能會落敗。因為拜登時代和特朗普時代的政治極化大背景基本是一致的,極化現象在拜登時代并未降溫。其實,美國主流媒體對此心知肚明。11月10日,中期選舉結果尚未完全清點結束,CNN就出了一則報道:中期選舉若造成僵局,將為2024蒙上大混亂的陰影(A midterm stalemate will unleash turmoil and acrimony in run up to 2024)。這其實是個很清醒的判斷,2022年中期選舉雖未直接造成“結果僵局”,但也同樣沒有解決美國兩黨極化和兩黨支持者間彼此仇視的“部落性政治”(tribal politics)的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態勢。2022年中期選舉前的一份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道路上,當被問及特朗普與拜登同台對戰的假設場景時,45%的受訪者說會支持特朗普(同時有52%的受訪者說自己不喜歡特朗普),說會支持拜登的衹有44%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俄烏衝突并沒有真正改變美國國內原有的高度極化的情況,而且意味著特朗普已經在一系列挑戰(比如司法纏訟、比如被指過度親俄,比如海湖莊園遭搜查等)之後逐漸站穩腳跟。

  特朗普在中期選舉裡的橫插一腳,急於收割行動,應該是對其形象有一定的減分效應。中期選舉後進行的一份Quinnipiac University National Poll民調顯示出:57%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出戰2024是一件壞事,34%的受訪者認為那將是一件好事。從宏觀看起來,似乎特朗普風潮已退,但若仔細分析數據,則明顯并不盡然。因為自我標記為共和黨的受訪者中,仍有62%的人回答特朗普出戰2024是好事,衹有27%的人認為那是壞事,顯示特朗普在共和黨裡仍有較強的支持者基礎。在問到特朗普對共和黨來說是正面效應更多還是負面效應更多時,70%自我標記為共和黨人的受訪者認為是正面效應居多,衹有24%自我標記為共和黨人的受訪者認為是負面效應居多;79%的自我標記為共和黨人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支持特朗普發起的“使美國再度偉大”(MAGA)運動,16%的自我標記為共和黨人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反對MAGA。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49%的全體受訪者認為特朗普是有可能再次拿下總統大位的,48%的全體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即使再戰,也沒有機會再度問鼎總統寶座了。因此,民調方下了一個總論:六成左右美國人不願看到特朗普重回白宮,但近一半美國人承認這種情況將有可能會發生(nearly 60 percent of Americans say they do not want to see Trump back in the Oval Office, but nearly half of Americans think it's likely)⑫。這一系列民調數據都反映出,美國人并沒有把握直接下結論說特朗普的熱度業已完全退潮。

  四,中國應如何應對?

  對待美國內部的政治變動,我們應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中國對美國的逐步趕超將是一個較為長期曲折的艱難博弈過程,但衹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戒驕戒躁,中國的前途仍是相當光明遠大的。蘭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在多極化的世界體系中,若以各國的全球性實力指數(global power index)進行測算,中國現已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若按照現階段趨勢進行預測,中國趕平美國將發生在2030年左右,到2050年時,中國將穩居全球第一,美國居全球第二,印度居全球第三⑬。普華永道的一份研究則認為,到2050年時,世界最大經濟體將是中國,印度是第二,美國是第三⑭。明乎此點,則可知現階段我們的首要任務應仍是搞好中國內部的各項建設和發展事業,穩步增長,步步為營,盡可能不斷提高與改善廣大人民群衆的生活質量與水准,為實現未來30年的光榮與夢想藍圖夯實穩健基礎。 

  此外,拜登近期的政治走勢基本屬於穩住了陣腳并有小的斬獲,頂過了中期選舉帶來的主要壓力,這有可能促使他在未來的對華關係上手腳略為放開,不再需要過多擔心共和黨方面發出的針對他所謂“對華軟弱”的指責,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美關係短期可能會有一些利好因素。但我們也要考慮到拜登本人較為根深蒂固的對華新冷戰思維⑮,以及即將上任的新一屆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衆議院對他執政產生的潛在壓力,所以,對接下來兩年的拜登政府各項對華政策與措施,我們似乎也不應有太過於樂觀和玫瑰色的預估。關於此,其實CNN倒也說過很類似的看法,11月習拜會後,CNN曾發文稱:“習拜會雖然給中美關係降了溫,但中美之間仍有不小的衝突對撞的可能性存在(Xi and Biden cool the heat, but China and the US are still on collision course)。”

  在中美關係這一點上,中方態度是非常明確且一致的。正如習近平主席2022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同拜登舉行會晤時⑯ 所談到的那樣:“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局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雙方需要本著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找到兩國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註釋:

  ①參閱李海默:《拜登繼續出戰2024的概率并不低》,《海峽評論》(台北),2022年9月號,第57頁

  ②參閱李海默:《美國強總統政治在拜登政府時期的新發展》,《東方學刊》,2021年第4期,第54-63,125頁

  ③https://www.abc27.com/hill-politics/five-big-questions-that-the-midterm-results-will-answer/ 

  ④參閱李海默:《2022美國中期選舉前瞻:重現2018年場景?》,刊於復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計劃 公衆號 2022-10-19, 并被轉載於復旦發展研究院網站 2022-10-20 ;經若干增補後以2022“美國中期選舉前瞻”為題被轉載於上海觀察者網 2022-11-07

  ⑤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336294/public-opinion-action-ukraine-us/ 

  ⑥https://thehill.com/opinion/campaign/3673208-is-american-support-for-ukraine-on-borrowed-time/ 

  ⑦參閱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10_14_662034_2.shtml

  ⑧https://blogs.lse.ac.uk/usappblog/2022/08/05/long-read-the-stakes-are-high-for-the-disunited-states-of-america/ 

  ⑨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2/11/one-worrying-sign-for-democrats-in-the-2020-midterm-results.html

  ⑩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2/11/20/biden-trump-2024-after-midterms-poll/10736709002/ 

  ⑪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donald-trump-edges-out-president-biden-election-poll-biden-slips-below-40-approval

  ⑫https://poll.qu.edu/poll-release?releaseid=3862

  ⑬Michael J. Mazarr et al: Understanding a new era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 RAND, 2022, Page 11.

  ⑭https://www.pwc.com/gx/en/research-insights/economy/the-world-in-2050.html

  ⑮參閱李海默:《管窺中期選舉後的拜登政府對華戰略》,海外看世界,2022-11-26,被轉載於《中國時報》(台北),2022-11-26

  ⑯自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元首曾先後三次通電話,兩次舉行綫上視頻會晤,但面對面的綫下會晤,這是第一次。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1月號,總第301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