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化轉型重在制度創新和環境優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1-11 08:51:24


   
  第三,強化專業型和復合型人才供給。與過去的信息化主要側重於企業流程再造不同,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轉型,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與經營模式的深層轉型,是涉及企業戰略、組織、運營、人才等的體系化變革和全方位創新。因此,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既需要企業領導人立足行業發展大勢,以數字化轉型帶動整體戰略升級,也需要全體員工對數字化轉型的支持,特別是需要既懂數字化技術又懂經營業務的高級復合型專業人才的支持。調研顯示,高級復合型人才短缺是當前企業轉型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為此,要強化政策引導作用,充分發揮高校、企業、平台等各方主體優勢,立足產業轉型需求和人才梯隊的有機組合,多維度完善數字化轉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同時,要努力打造數字化轉型人才共享資源池和數據庫,綜合採用企業內訓支持、專家顧問服務、聯合培養認證等方式,實現高端人力資源的跨界流轉與開放共享。
  
  第四,支持培育數字化轉型集成服務商。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絕大多數並不具備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積累、人才隊伍和集成解決能力,需要服務商對企業進行專業診斷,提供從規劃設計、系統開發、建設部署到運營維護的一攬子服務。調研發現,目前,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集成服務市場上,服務商服務能力和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服務商的集成能力、智能化能力存在不足。為此,一方面,要通過政府採購等適當方式,激勵集成服務商結合既往經驗,梳理形成分行業、分區域、分類型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及推進路徑,形成經濟適用的標準化模塊,降低方案成本。另一方面,要鼓勵和促進不同行業、專業領域的服務商,通過聯合或合作等方式,形成綜合服務能力,提供集成改造和整合方案,並支持其將各種製造經驗數字化、模塊化、通用化,賦能更多傳統製造企業。
  
  第五,完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政策。目前,中國製造業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設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很多依賴進口,產業鏈供應鏈補齊尚需時日。破解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多措並舉。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對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政策,把支持的重點放在智能傳感器、雲化工業軟件、雲計算中心等關鍵技術領域,激發創新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產學研用的對接溝通,聯合開發面向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需求的系統和裝備,用好用足相關財政支持政策,助力裝備企業在實用迭代之中實現質量提升。
  
  第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和發展環境。有關調研發現,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發展戰略缺位、轉型缺乏方向。近年來,受國際形勢等影響,企業經營環境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數字化轉型本質在於“轉型”,未來願景不明,轉型方向不清,數字化的方向也難以確定,動力和能力自然就會不足。當前情況下,促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能就數字化論數字化,必須首先解決好企業發展環境、發展方向與發展信心問題。換句話說,除了要注重優化與數字化智能化直接相關的外部政策環境外,還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的大環境,包括監管政策的進一步透明和穩定、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重點領域改革的加快推進等。祗有這樣,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才能具有更堅實的基礎,也才能取得更好和更可持續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