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1-11 09:01:20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 本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農村寄遞物流生態持續優化
  
  主持人:與城市寄遞物流相比,農村寄遞物流有哪些突出特徵?目前我國農村物流建設情況怎樣?
  
  楊達卿(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2022年12月1日,當年第1000億件快遞包裹誕生,這是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第二年突破千億件。按照國家郵政局《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部署,到2022年年底,我國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為此,眾多農業縣積極發展農村快遞,加快現代物流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帶動了本地特色農產品上行進城,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過去,農村快遞給人的普遍印象是“小、散、亂、慢”,這跟長期以來農村小農經濟慣性和自然村落分散布局,以及農村交通物流基建薄弱等相關。如今,農村快遞物流正在發生巨變。農村物流的“小”仍然存在,但隨著農村物流與農村電商融合,一些地方農村快遞隊伍已經變得“小而美”,煙台櫻桃、茂名荔枝、陽澄湖大閘蟹等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農村快遞物流“散”仍然存在,但通過一些數字物流平台和大型快遞企業帶動,農村快遞網點變得“散可聚”,借助數字化平台或專業化管理,鬆散的快遞小站也融入了鏈接全國的物流大網。截至2022年12月,菜鳥鄉村已幫助全國上千個縣域4000多家快遞企業建設農村快遞物流智慧共同配送項目,業務覆蓋1200多個縣域、16000多個鄉鎮,縣、鄉、村三級共配站點近5萬個。在大型物流企業推動下,信息化、自動化設備加速在農村物流領域應用,使得“亂”的問題逐步解決,讓農村快遞“亂變標”,標準化的服務也提高了特色農產品美譽度。隨著“村村通”公路的實現及現代化物流設備的運用,農村快遞已“慢變快”,更快捷的寄遞也提升了特色農產品消費體驗。
  
  農村快遞物流服務的轉變是國家持續系統推進我國現代物流體系的關鍵,也是物流補短板工作的重要體現。2009年,我國首部綜合性國家物流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農村物流工程”列入九大重點工程,明確要求加強城鄉統籌,推進農村物流工程。2014年,我國第二部綜合性國家物流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把“城鄉物流配送工程”列入十二項重點工程,部署建設城鄉三級配送節點等。2021年實施的《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要求統籌規劃、建設、管護包括物流在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補齊農村物流發展短板,重點補齊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偏遠山區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切實改善農村流通基礎條件。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已建設990個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27.8萬個村級快遞服務站點,交郵聯運覆蓋2185個鄉鎮1.5萬個村。農村快遞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目前每天有1億多件快遞進出農村。
  
  農村快遞物流的發展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共同發力的結果,是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和行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的表現。農村快遞初步實現與城市快遞雙向循環,與電商、公交、供銷等多元融合,既滿足農產品上行進城,也滿足工業品下鄉進村,這得益於農村物流生態的不斷優化。
  
  一是在農村物流干支動脈管上多元通道生態協同,強化農村快遞物流路徑的多元協同,積極推進郵快、郵交合作,建設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例如,浙江省郵政管理局、交通運輸廳等11個部門聯合推進農村物流,發展以客貨郵融合為主,“城鄉貨運公交”“專線+農村物流”等模式為補充的農村物流服務模式,探索打造20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星級樣板縣,開通200條客貨郵合作線路。
  
  二是在農村物流末端毛細血管上多元配送生態協同,強化資源共建共用,落實農村共同配送,推進末端配送降本提效。例如,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政府投資建設電商快遞物流公共配送中心,為行業搭台,引入中郵、中通、圓通、申通、韵達聯合組建第三方快遞供應鏈管理公司,整合電商進村郵站、快遞點,初步形成“統一倉儲、統一分揀、統一運輸、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的“五統一”快遞共配模式,極大規範了農村快遞服務。
  
  三是在農村快遞數字物流網絡上推進多元主體融通,強化數字物流安全、高效協同。如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中郵集團與順豐、京東物流、中通、圓通、韵達、申通、極兔等快遞企業開展“快遞進村”工程郵快合作數據對接合作,推進農村市場快遞企業通過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提升農村快遞物流體系信息化服務能力。
  
  打通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通道
  
  主持人: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費品下鄉“最後一公里”,各地有哪些有益探索和經驗?
  
  劉曉彤(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城市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長):為提升城鄉交通運輸均等化水平,交通運輸部持續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和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推廣,各地在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費品下鄉“最後一公里”方面探索積累了一些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
  
  近幾年,湖北赤壁在基礎設施和運力融合方面下功夫,利用覆蓋廣泛的城鄉公交服務網絡,實行農村客運班車“村村通”,推動客貨郵融合,進一步打通農村“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雙向物流通道,形成了具有典型借鑒意義的“交郵融合、客車帶件”赤壁發展模式。一是形成了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供銷、郵政等多部門共同合作的機制,引導快遞企業、物流企業參與農村客貨郵綜合服務。二是整合交通、農業、供銷、郵政、電商、快遞企業等資源,構建“一心十站百點”的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充分利用鄉鎮客運站、農家店、農村綜合服務社、村郵站、農產品購銷代辦站等打造農村物流節點。三是在縣級客運站設立快遞服務點,引進中通、圓通等快遞企業,增加收發小件貨物、快遞功能,設立郵政服務區,引進投遞業務,收投文件和小件快遞,並利用“村村通”公交車,沿合作線路投遞至鎮級綜合服務站、村級綜合服務點,打通上下行雙向通道。四是客車帶件下鄉,利用農村客運班車“村村通”資源以及半小時一趟的便捷優勢,在全市鄉鎮客運班車開展小件快遞及小件分銷商品配送等業務。為提高配送效率,公交集團進一步優化配送組織,將郵政、電商、物流、快遞的小件貨物進行“點對點”多輪次配送,縮減農村物資上下行時間,為農村群眾提供農產品隨送隨收、快遞件隨到隨取的便捷服務。
  
  四川瀘縣在縣級共配中心建設基礎上,推進“貨運專線直通鎮村”,打造快遞進村“共同配送”模式。目前瀘縣已建成1個縣域快遞物流倉配中心、19個鄉鎮物流運營中心、251個村級電商郵快驛站,逐步形成了“工業品下鄉一天進萬家、農產品進城一天上餐桌”的農村物流格局。為整合縣域第三方快遞物流資源,瀘縣正在建設打造縣級快遞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快遞物流的統一管理、集中分揀和共同配送,使快遞物流成本降低15%以上。為方便農村群眾在家門口收寄快遞,2022年5月瀘縣交通運輸局全面啟動村級快遞站點建設,在全縣251個行政村進行“金通•電商郵快驛站”勘察選址,綜合考慮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等情況,原則上每個驛站距離公交車站不超過50米。此外,瀘縣科學制定和開通“快遞進村”線路。由國有企業匯興集團牽頭整合物流資源,負責縣域內商貿物流共同配送。通過線路優化和設計,實現了通村快遞以“專車配送進村為主、交商郵融合為補充”的格局。截至目前,瀘縣共開通“快遞進村”線路9條,負責縣到鎮村快遞以及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配送服務,形成鎮村級物流配送網絡,惠及農村地區群眾80萬人,基本實現“快遞進村”全縣全覆蓋。同時,瀘縣還投入20條公交線路“兼職”帶貨,通過交郵融合方式,緩解快遞車輛運輸壓力,提升農村物流配送能力。
  
  江西安遠推動“智運快線”發展,創新農村末端配送模式。“智運快線”是安遠智慧物流體系建設的試點項目之一,即通過低空架設鋼索、雲端系統控制穿梭機器人在索道上運輸貨物的新型智能化、輕量化、無人化運輸系統,能滿足城鄉物流“少批量、多批次、多品種、長距離”運輸需要,同時具備貨物的實時跟蹤功能。穿梭機器人設計載重量為100公斤,可24小時進行配送,運行時速最高可達60公里,可實現縣域內隨時發送、一小時到達。據測算,100公斤貨物運輸100公里,直接成本僅為3元到5元,較傳統物流方式下降50%以上。安遠搶抓“互聯網+”機遇,大力實施電商進農村工程,打造集電商快遞物流園、智能分揀中心、冷鏈物流中心、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大數據中心、5G直播大廈、數字產業園等配套設施於一體的縣級智慧物流總倉,建設運營“安遠智運商城”“智運雲店”“智運騎士”“智運閃送”等一系列數字平台,發展“本地消費、即時配送”鄉村零售新業態。此外,為有效解決贛南地區臍橙運費高、果園果廠分散、物流發貨成本高、果農收益低等問題,安遠建設了橙信通贛南臍橙大數據平台。該平台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果園的發貨數量,可以提前將運力需求傳輸至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能夠合理配置運力資源,還可建設分選雲倉,緩解發貨壓力,提高運輸以及配送效率。此外,平台能夠合理協調物流公司價格,讓果農享受大客戶價格,提高果農收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