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理解制度型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3-01-12 08:25:23


 
  有利於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是經濟發展的主題。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制度型開放是在較高層次上的對外開放,是高質量對外開放。

  有利於深化改革。我國已經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但改革的任務遠沒有完成,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制度型開放是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辦事,可以倒逼改革。因為不進行相應的改革,就難以對接國際制度。

  首先要有頂層設計、其次要深化改革、再次要廣泛參與國際合作

  主持人:如何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從而推進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

  袁曉江:首先要有頂層設計。制度型開放比技術型開放要更加複雜、更加敏感,因為它涉及社會制度,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很難解決,這就需要中央的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是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要依據,必將促進對外開放從政策向制度層面轉變。

  其次要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以推動制度型開放,推進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

  再次要廣泛參與國際合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係,致力於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在廣泛參與國際合作中,能促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定和修正,推動制度型開放。

  來源:深圳特區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