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導賞員盼旅業復甦 “讓東方之珠再放異彩”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0:48:44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停航近半世紀的“嘩啦嘩啦”,近日在銅鑼灣避風塘復刻重現,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大贊內容有趣好玩,加深了對避風塘歷史和水上文化瞭解。導賞員關偉強(強哥)說:“現在社會正逐步復常,旅遊業正在復甦,希望新的一年,迎來更多遊客,讓東方之珠和嘩啦嘩啦再放異彩。”

  銅鑼灣原名鹽船灣

  “銅鑼灣這名字是英國人改的,在香港未割讓給英國前,這裡叫鹽船灣,居民以水上人和福建閩南人為主,佢哋世代以曬鹽、打魚為業。”在復刻版“嘩啦嘩啦”上,強哥娓娓向遊客道出香港歷史。

  強哥表示,當年海岸線比現時闊,中環可去到匯豐銀行,灣仔到鵝頸橋,銅鑼灣去到現在大坑的天後古廟。“嘩啦嘩啦”當年的設計簡陋,由尖沙咀到中環船程近45分鍾。至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紅磡海底隧道和港鐵通車,“嘩啦嘩啦”被迫停航。

  強哥說:“嘩啦嘩啦亦是避風塘重要的駁船,七十年代好多外國遊客晚上會到銅鑼灣的漁船上食海鮮、看歌舞表演,帶旺整個銅鑼灣,那時的避風塘不知有多熱鬧。嘩啦嘩啦整日不停穿梭接載遊客和船員。”

  “嘩啦嘩啦”駛經岸上一門禮炮時,強哥說:“我哋小時候成日講的渣甸‘Bomb’,說的就是這門渣甸禮炮了。”1941年12月該門炮曾被入侵香港的日軍奪去,1947年英軍向怡和洋行再送贈大炮,令午炮傳統得以延續。“每日正午12時,會進行禮炮鳴放的儀式,多年來不變,禮炮師會先敲四下鍾再鳴炮,之後再敲四下鍾,儀式正式完結。”

  再往前行,強哥指著前方一艘插滿旗幟的中式木制紅船說:“銅鑼灣避風塘最有特色的,就是水上天後廟(三角天後宮)。”該船是香港唯一水上天後廟船,供奉著海上的保護神“天後娘娘”,已有近70年歷史。據悉,今年在陸上的寺廟建成後,這座水上天後廟將完成歷史任務,搬回岸上。

  “水上人家基本上以船為家,生活圈子小,性格較內向。”強哥指著避風塘內數艘住家船說,以前的水上人家絕大部分沒書讀,從小就跟父母出海打魚,至今仍有老一輩喜歡生活在水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