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際機構緣何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14:03:01


 
  支持政策陸續出台,跨國公司看好中國機遇

  “韌性”“實力”“潛力”,是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國際社會產生樂觀預期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的承壓能力強、發展動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儲備多,以及相對較低的增長基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解釋。

  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投資策略總監戴旻認為,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了“發展為第一要務”,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這些支持性政策的陸續出台,利好市場信心以及經濟活動的恢復。”

  高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孟朴向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表示:“我們對中國市場始終保持樂觀。中國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進行了深入部署。這些領域將成為創新的新引擎和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為高通以及我們的合作夥伴帶來更多機遇。”

  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鬆也表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復甦並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雖然前行過程中面臨壓力與挑戰,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這些都為經濟恢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巨大的市場體量,中國還擁有完整且多元的產業鏈、高素質的就業人群。因此,中國經濟具有極大韌性。隨著中國繼續擴大內需、加快產業升級和推進高水平開放,同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相信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並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領域找到新增長點。”IBM公司相關負責人陳旭東說。

  ABB電氣相關負責人趙永占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完善的工業配套能力,目前正加速數字化、綠色轉型,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碳中和”目標的落地,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