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聯盟研究:探索國際安全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17:45:43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網評:聯盟研究:探索國際安全之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金新、劉雨鬆(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聯盟作為國家間安全合作形式,廣泛存在於古今中外的國際關係實踐中。《禮記》稱“約信曰誓,涖牲曰盟”,《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一章便提到雅典和斯巴達曾存在“戰時的同盟”,表明聯盟在古代中西方均為國家間關係的常見形態。聯盟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也富有生命力,在後冷戰時代,聯盟能否存續、如何轉型等問題引發了學界的關注和討論,聯盟研究愈發需要“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在此背景下,由外交學院關係研究所副教授凌勝利撰寫的新書《聯盟研究:理論與案例》,對聯盟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該書在理論研究層面重點探討了聯盟的形成、管理、轉型與分化,涵蓋了聯盟理論的核心內容;在案例研究層面以美國構建的亞太聯盟體系及部分雙邊聯盟為例,對聯盟的形成、現狀及趨勢進行剖析。該書還立足前沿,對“類聯盟”等議題展開研究,並將中國如何應對他國聯盟有機融入各個章節,分析了中國不結盟的原因及中國的周邊安全戰略,具有“以我為主”的研究特點。

  聯盟形成的安全邏輯

  作者認為,國家的實力越強,其利益的“安全化”越顯著,對應的安全需求就越大,結盟的需求也就愈加強烈,這體現了聯盟形成的安全邏輯。在這一邏輯下,滿足安全需求必然增加國家對國際體系的訴求,國家將尋求掌握國際主導權,聯盟則是實現此目標的有效途徑。作為案例,作者論證了美國放棄“拒絕結盟”政策,歷史根源正是實力的上升,對國際體系的訴求發生變化,為避免特定國家對其國際地位形成直接或潛在的威脅,轉而開始主動構建聯盟體系,以滿足其安全需求。

  這一安全邏輯有助於更好地詮釋聯盟形成理論。關於聯盟的形成,傳統上有權力平衡、利益平衡、威脅平衡三類理論。根據書中這一安全邏輯推導出的國際主導權與聯盟形成的關係,對於理解權力平衡理論“以權力界定安全”的觀點有所裨益。聯盟形成的安全邏輯強調國家實力與利益“安全化”的相關性,有助於梳理利益平衡理論中的要素關係。與此同時,該邏輯還蘊含著存在安全威脅的前提假設,可作為威脅意圖的分析視角,注重安全需求的特點也契合威脅平衡理論的認知主義分析路徑。

  聯盟困境的調適路徑

  聯盟困境是貫穿該書的重要線索,管理與轉型是聯盟困境的調適路徑。當聯盟的安全威脅出現動態變化時,聯盟需進行內部管理以調適聯盟困境,該書以美日雙邊聯盟為例說明這一常態化的調適路徑;當安全威脅發生質變時,聯盟核心變量隨之演化,調適聯盟困境更加困難,聯盟需要通過轉型適應現實狀況,該書又以美國亞太聯盟轉型為例說明這一根本性的調適路徑。此外,作者還通過楔子戰略研究了聯盟分化,楔子戰略即通過加劇聯盟困境的方式,使敵對聯盟的安全關係難以維持。聯盟分化意在借助聯盟困境使敵對聯盟難以維繫,是對聯盟困境的反調適。

  該書闡釋的聯盟困境及其調適路徑可用於分析聯盟瓦解的原因。學界對聯盟瓦解原因有多條解釋路徑,戰略調適被認為是影響聯盟瓦解的重要因素,其源起正是聯盟困境。聯盟困境如同一層厚重的陰霾,驅動著聯盟通過各類調適路徑來“撥雲見日”。若聯盟調適不當,聯盟成員“被牽連”或“被拋棄”的聯盟困境將愈加突顯,各國安全合作將難以為繼,聯盟將由此瓦解。因此,在聯盟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聯盟困境,以之為線索分析聯盟的內外問題。對於聯盟自身而言,要準確調適不同程度的聯盟困境,還應注重防範化解楔子戰略等分化手段對聯盟困境的反調適,維繫聯盟的安全關係。

  安全合作的替代方案

  聯盟之外安全合作的替代方案也是作者關注的重點。“類聯盟”作為聯盟的可能替代方案,具有聯盟的部分功能,但更加靈活,可分為准聯盟、議題聯盟、聯合陣線以及夥伴關係四類。作者認為,聯盟未來將向更具包容性的方向轉型,以適應安全實踐的現實需要。中國採取“結伴不結盟”的安全合作方案,佐證了中國構建的夥伴關係符合自身利益,是其進行國際安全合作的更優形式。當然,夥伴關係也有其不足之處,在運用中要揚長避短,使其在安全合作中發揮最大效用。

  觀照當前的國際關係狀況可知,安全合作方案已不再僅僅指涉安全問題,安全領域向外延伸的趨勢正不斷增強,安全與發展等領域的互動關係也更加顯著。例如,聯盟功能被認為在安全之外各領域獲得延伸,議題聯盟等“類聯盟”所涉議題亦向其他領域有所拓展。無論各國採取何種安全合作方案,均應注重安全與其他領域的有機聯繫,在制定安全合作方案時統籌相關領域,促進綜合安全與可持續安全。

  總體來看,該書是聯盟研究領域一部值得品讀的佳作,稍顯缺憾的是對聯盟瓦解的關注略有不足。聯盟瓦解是當前聯盟理論研究的薄弱環節,需要學界予以重視,從而使聯盟理論的體系更加科學完善。展望未來,定量分析方法或可在聯盟研究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此前學界已通過定量分析探討了聯盟黏度、聯盟履約等問題,該書亦採用定量分析思維建立聯盟轉型的指標體系。後續的研究或可嘗試將定量分析方法更廣泛地運用於聯盟理論其他相關問題,使聯盟研究的方法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正如書中所言,聯盟是國際安全合作的重要形式。安全問題貫穿於聯盟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聯盟研究本質上探索的是國際安全之道。聯盟作為國際關係中一種古老但仍具生機的事物,並不會很快退出歷史舞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聯盟研究的深入拓展有助於我國妥善應對外部聯盟挑戰,在構建包容性的夥伴關係時更加措置裕如。因此,國際關係學界有必要進一步深化聯盟研究,為不斷探索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國際安全之道貢獻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