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推動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2-15 09:56:21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加強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島嶼星羅棋布,湖面碧波蕩漾,一對對鴛鴦正覓食休憩……走進湖北省荊門市漳河國家濕地公園,眼前圖景讓人心曠神怡。

  “10多年前,這裡有不少化工廠,水環境污染嚴重。”漳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站站長陳輝說,近年來,荊門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依法關停一批污染企業,陸續拆除了所有養殖網箱,關停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餐館飯店,並將漳河周邊12萬畝林地納入重點公益林保護工程。

  靶向施策,多措並舉,漳河濕地保護修復成效顯著。2014年,漳河濕地獲批為國家濕地公園,2020年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漳河濕地集保護保育、科普宣教、科研監測、濕地生態觀光於一體,還有飲用水水源和灌溉水源功能。”荊門市林業局副局長孫祖軍介紹,隨著環境整治的深入,漳河庫區水質不斷改善,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年年現身,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成為常客。

  廣東省深圳市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微風拂動水面,岸邊紅樹林鬱鬱葱葱,綠意鋪展整條岸線。在棧橋邊,一簇簇紅樹林幼苗浮在水面上。“這是生態浮床,承托紅樹林和其他水生植物,鳥類可以在上面栖息,水生植物在浮床上面生長,發達的根系吸收水體中富營養物質。”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根系間的藻類成為浮游動物的食物,魚類也因此有了浮游動物等食物,形成一個微生態系統,從而修復水體、淨化水質。”

  科學的保護修復,讓這一地處繁華中心區的濕地成為都市中的“綠翡翠”,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華僑城濕地共記錄超過1400種動植物,栖息著黑臉琵鷺、鶚、白腹鷂等26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我國幅員遼闊,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類型豐富、面積廣大。新時代這10年,我國持續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歷史性成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