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2-20 10:59:17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我們要關注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實現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更好地去為人類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服務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生態日漸完善,相關應用場景正加速落地。在享受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不免擔憂:未來,人工智能會和人類搶“飯碗”嗎?

  這樣的擔憂有一定道理。回看科技史,劃時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發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工智能的確會對就業造成一定衝擊,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復性和精確性的職業。但若從長遠來看,就會發現,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無一例外地都最終成為人類發展的加速器,促進了人的生活品質提高。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同時製造出足夠多的新的就業機會。馬車被汽車取代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年,汽車開始進入大城市並逐漸普及的過程中,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充當出行工具的馬車,面臨著“下崗”威脅。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新興起的汽車行業擁有比傳統馬車行業多出數千倍甚至數萬倍的產值和工作機會。

  相比人類智慧,人工智能在一些方面有很大優勢。比如,在數值計算,圖形、語音、生物特徵、行為姿態等方面的識別,甚至更加複雜的預測推理任務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腦的表現。然而,電腦與人腦畢竟有著機械性與生命靈性的本質區別,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還無法實現與人腦情感、意志、心態、情緒、經驗等方面的自然交互,也很難應對具有顯著人類主觀意識影響的社會文化和意識領域的各類問題。此外,個性化是人類文學藝術創作的生命,而已有電腦創作系統尚無個性可言,只不過是對已有藝術作品的模仿、復制與重組。

  所以,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人類智慧創造的一種新型工具,它有助於人類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們應對那些亟待解決的全球性難題的能力。

  在現階段,相比擔憂“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們更要關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動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發展,更好地去為人類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服務。

  科技是把雙刃劍。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具有開放性技術,在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許多潛在風險、社會問題。比如,在眾多的人工智能應用中,海量的個人數據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的責任該如何界定和追究……這些都是亟須規範和解決的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和更新迭代,新問題也會隨之而來,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發展任重道遠。對於人工智能風險、挑戰的應對防範,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盡快提出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應對策略,加強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引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