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護修復母親河如何持續發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2-23 09:17:00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2022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8.1%,同比上升了1個百分點。2020年以來長江幹流水質連續三年保持Ⅱ類,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下一步,如何保護修復母親河?在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進行了相關解讀。

  據黃小贈介紹,去年,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門和單位印發實施《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目前,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務完成九成以上,推動解決了2萬多個污水亂排問題。實施了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聚焦重點地區開展“三磷”專項整治“回頭看”,推動歷史遺留問題的整改和徹底解決。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治理“回頭看”,存在環境問題的1137座尾礦庫已經完成整改843座。

  當前,總磷已經成為長江流域首要的污染物。黃小贈介紹,總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長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攻堅方向。目前,江西、湖北、湖南、江蘇等6個省份已經出台印發了流域範圍內的總磷污染控制方案,總磷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他表示,下一步要圍繞總磷污染負荷削減,指導督促長江流域各個省份因地制宜制定實施總磷污染控制方案,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同時,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落實好《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相關工作任務,切實削減長江總磷污染負荷,持續改善長江水生態環境質量。

  健康的水體,不僅要有好的水環境指標,還應該有健康的水生態系統。黃小贈介紹,在長江流域探索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是加快補齊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短板,推進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統籌系統治理新格局,加強長江流域水生態系統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恢復的具體實踐。

  2021年以來,聚焦長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區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建立了以水生態系統健康為核心,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保障為支撐的指標體系。

  在這一指標體系下,去年生態環境部首次組織開展長江全流域水生態監測評估工作,將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生態功能重要、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湖泊水體都納入監測評估範圍,初步建立了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

  同時,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在2022年至2024年試點期間,要開展評價考核的試算工作,並動態完善評分細則,為2025年在長江流域全面開展水生態正式考核工作奠定基礎。(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