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一號文件釋放重農強農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3-02-27 09:00:48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大協調力度,匯聚資源,形成共同抓“三農”工作的強大合力。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地方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謀劃推動,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結合各地實際,避免“一刀切”,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按農業農村發展規律辦事,尊重農民首創精神,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因地制宜,精準把握建設農業強國的基本要求

  文章指出,文件聚焦鄉村振興主題,注重長短結合,突出“短實新”特點,著眼長遠,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安排。這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

  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目標、過程方面都是一致的,可以說一脈相承。當前建設農業強國的重點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保持重心不變、主題不換、頻道不調。銜接好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既要注重創新、整體謀劃、系統安排,又要尊重現實、保持銜接,確保扎實有力推進。工作著力點應該落到解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上,落到具體民生實事上,讓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改革,科學謀劃建設農業強國的制度創新

  文章強調,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新時代新征程深化農村改革,要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主線,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突出重點,統籌推進,試點先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確保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權保持穩定、順利延包,有條件的地方可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結合農田集中連片整理探索解決碎片化問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閑置,在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加強規範管理,探索完善集體所有權、農戶資格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內容及其配置的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

  順應趨勢,打破界限,深度挖潛,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縣域是城和鄉的結合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有著巨大的潛力空間。適應農業轉移人口到縣城就業創業落戶發展趨勢,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逐步在縣域打破城鄉界限,把縣域打造成連接工農、融合城鄉的重要紐帶。

  把握規律,鞏固成果,拓展路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既要理解內涵,推動構建產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又要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推行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種模式,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和服務帶動能力,還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充分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經營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