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加大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碎片化的風險。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亞太地區成為全球範圍內自由貿易協定衍生和擴張最為活躍的地區,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隨著《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兩大自貿協定在2018年底和2022年初相繼生效,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意願進一步提升,希望以CPTPP和RCEP為基礎,加快推進構建亞太自由貿易區,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打造一個完整的高水平制度框架。
反觀美國,近年來對參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始終持消極態度,先是在2017年退出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又在2018年新達成的《美加墨貿易協定》中主導設立了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具有排他性的“毒丸條款”。在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現有國家中,除了美國和印度之外大部分都是RCEP或CPTPP成員,如果美國強力推行印太經濟框架的規則優先,或者制定一些針對中國的具有“毒丸條款”性質的規則,不僅將對RCEP和CPTPP的實施形成掣肘,也會使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前景蒙上陰影,從而極大遲滯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
最後,對APEC合作產生離心力。
成立於1989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是亞太地區成員最多、級別最高和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合作組織,並在成立伊始就明確了聚焦經貿合作,避免引入地緣政治和安全議題的總體原則。但是,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就大談“印太戰略”,與APEC的亞太大家庭氛圍格格不入。2018年,美國時任副總統彭斯代替特朗普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發言中繼續鼓吹“印太戰略”並公開詆毀“一帶一路”建設,致使APEC有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來首次未能發表正式的領導人宣言。
2020年,APEC設立了到2040年建成一個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的願景目標。令人擔憂的是,隨著多個APEC成員加入印太經濟框架這一具有明顯地緣政治色彩的機制,如果美國拉攏這些成員搞“小圈子”,必然會削弱APEC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給APEC經貿合作議題的推進實施帶來干擾,使構建亞太共同體的未來道路變得更為曲折。
當今世界正面臨地緣局勢緊張、經濟增長乏力、南北鴻溝拉大、疫情持續反復、糧食和能源危機加劇等一系列挑戰,拓展和深化“以人為本”的多邊和區域合作將是應對挑戰的有效途徑,這已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具體而言,應以合作為動力,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制定規則;以共享為目標,倡導平等參與,分享發展成果;以發展為導向,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全球治理和發展新格局。相形之下,美國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打造印太經濟框架,以合作之名,行排他之實,拉攏脅迫地區國家加入其主導的地緣政治博弈,顯然與國際社會共謀合作與發展的主流意願背道而馳,不僅不得人心,也注定會落得損人不利己、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晨陽(南開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