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坦桑尼亞人都知道“TAZARA”
http://www.CRNTT.com   2023-03-28 10:11:29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哈巴裡!哈巴裡!”

  這是斯瓦希裡語的“大家好”。2013年3月,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訪非洲第一站,習近平來到坦桑尼亞,用當地語言向非洲朋友問好。整個坦桑尼亞像過節一樣,當地民眾身著鮮艶的民族服裝喜迎貴客,他們載歌載舞,用中文高喊:“歡迎!”“習主席,您好!”

  習近平主席來訪,當時剛到坦桑尼亞半年的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員工王超激動不已。他盯著電視裡訪問活動的畫面,一個鏡頭也不錯過。坦桑尼亞人對中國朋友的熱情,讓他想起了一場偶遇。

  修鐵路,一段邂逅

  “你是中國人吧?來做項目?”

  多年前,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的基洛薩街頭,王超被一位當地老人叫住。

  “是,來修鐵路。”

  聽到這話,推著自行車的老人停了下來,拉著王超在路邊聊起來:“我和中國人一塊修過TAZARA!”

  “TAZARA”,坦贊鐵路局(Tanzania Zambia Railway Authority)的簡稱,在當地人口中,“TAZARA”專指上世紀70年代由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中國人是真正來幫助我們的,不像西方人是來掠奪的。”老人說。

  王超所在的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前身是鐵道部援外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坦贊鐵路工程。在手頭並不寬裕的年代,中國提供了9.88億元人民幣無息貸款、近100萬噸設備材料,出動5.6萬人次、歷時5年零8個月,幫助坦桑尼亞、贊比亞兩國人民建成了長達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

  時至今日,坦桑尼亞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的TAZARA火車站依然掛著當年的老照片,每個來這裡乘車的旅客都能看到中非工人並肩奮鬥、共建鐵路的定格鏡頭。

  更令人感佩的是,為修建這條“自由之路”,60多位中華兒女長眠於異鄉。2013年,習近平主席專程到援坦中國專家公墓憑吊,寫下“烈士精神永勵後人,中坦友誼世代傳承”的題詞。他說,烈士們“用生命詮釋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是鑄就中坦、中非友誼豐碑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和坦贊鐵路一樣,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和坦贊兩國人民心中”。

  在非洲,見證變化

  2012年,王超被公司外派到坦桑尼亞。當地發展跟國內比起來差一大截,加上人生地不熟,王超想過離開:“大學剛畢業,年輕,心野,總想去技術難度更高、規模更大的項目上提升自己。”

  但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到訪坦桑尼亞後,王超決定留下。訪問中,習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闡述“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中國與坦桑尼亞簽署17項友好合作協議,領域涉及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通訊、出口加工區開發等。這給年輕人帶來許多心心念念的機會:中央線米軌鐵路、多多馬大學IT實驗樓、烏本戈立交橋、馬古富力大橋……

  10年間,王超參與見證了兩國多項標誌性工程動工建設,從專業技術崗調到項目管理崗,在歷練中不斷成長,現已成為中土東非公司坦桑尼亞中央線標軌鐵路第五標段項目副經理。他所在的中央線標軌鐵路項目,將坦桑尼亞及烏幹達、盧旺達、布隆迪等周邊國家連接起來,是一條通往印度洋的出海要道,也是東非地區中部走廊規劃網絡的重要一環。開通後,以往30天的卡車運輸路程將縮至30個小時。

  像王超一樣,這些年一撥撥赴坦工作的中國人在非洲抓住機遇、奉獻青春,也感受到這片古老大地的巨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