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PMC旅團”亂入俄烏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23-03-28 12:29:46


 

  一場戰時互聯網的狂歡?

  參與其中的青少年卻並不認為自己是用來破壞的境外勢力。在“PMC 旅團”內部,一些成員認為,被俄羅斯記者和官員描述為“暴力崇拜”甚至懷疑是境外勢力所為的種種看法,是對青年文化的根本誤解。

  在“PMC 旅團”的Telegram討論組中,有成員甚至將這一系列事件描述為在社交平台時代和戰爭背景下,發生於日本動漫愛好者和其他亞文化群體之間的衝突。一個發在Telegram上的帖子認為,大多數媒體和官方將“PMC 旅團”描述為暴力團夥,是因為他們“不理解現在的孩子、互聯網或現代世界”。

  “以打架出名的‘戈普尼克’在商場裡看到一些穿著怪異衣服的熱愛日本動漫的青少年。因為看不慣他們的穿著,“戈普尼克”開始毆打青少年。但是這群青少年竟然予以反擊,乃至於圍毆了‘戈普尼克’。這件事在俄羅斯的二次元網絡火起來。大家認為這群青少年不簡單,稱他們為‘PMC 旅團’。這樣一件事,在媒體中卻被描述成了警察抓住了暴力團夥‘PMC旅團’的頭目’。”

  在另一篇關於“PMC 旅團”的討論帖中,一位名為“葉甫蓋尼亞”的網友也表示,“PMC 旅團”與俄烏兩國的意識形態無關,而只是一個青少年亞文化群體。

  “我們是一群一起去聽音樂會、一起散步的青少年。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和另類的外表。發生於莫斯科Aviapark購物中心的爭吵是一場意外。我們的熟人因為長相被一個小夥子騷擾了。我們根本沒有招惹任何人,我們只是一群普通的青少年。”

  據“危機社會研究中心”統計,20%的俄羅斯年輕人屬於某種亞文化群體。危機社會研究中心的專家奧克薩娜·庫羅帕特金娜認為,俄羅斯的青年亞文化及其發展與蘇聯解體和政府失敗的改革密切相關。多元亞文化的背後,是這個國家的青年在歷史的車輪中感到迷惘。

  在制裁與戰爭中,伏特加、動漫、遊戲、搖滾樂成了青年的精神信仰,“大多數現代俄羅斯青年亞文化來自英美文化,而日本動漫文化在青少年和學生中也非常流行。所有的亞文化在社交平台和俄羅斯博客LiveJournal 上都有自己的社群。不少亞文化擁有自己的網站。許多亞文化群體更喜歡在線交流,而其中一些群體僅存在於線上,例如遊戲粉絲。”

  秋明石油和技術大學的加夫裡柳克認為,俄羅斯的亞文化在世紀之交經歷了一個轉向。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亞文化群體圍繞轉型國家中的社會經濟策略形成;而21世紀後,互聯網和社交平台的興起,導致俄羅斯的亞文化更加追求在文化空間中的自我表達和身份塑造,而且幾乎完全借用外國文化潮流、思想和風格。

  從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青年中出現了不少形態各異的亞文化群體,例如朋克、光頭黨、嬉皮士、free-style人士、蹦迪玩家和黑客等。其中,最為世界網民知曉的就是俄羅斯的“戈普尼克”——穿著阿迪達斯蹲在地上嗑瓜子的“精神小夥”。

  戈普尼克和“光頭黨”是蘇聯解體後的經濟衰退和“休克療法”時代下的產物。戈普尼克打工半天、休息半天,以嗑瓜子、酗酒、蹦迪度日。“光頭黨”鼓吹“俄羅斯人的俄羅斯”,誓要除去每一個外國人。

  21世紀後,社交平台興起,年輕人的表達欲加強,在網絡上形成了一個個亞文化社群。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日本學家埃琳娜西切娃指出,俄羅斯人喜歡日本動漫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動漫讓俄羅斯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溫暖。“俄羅斯地處北境,一年八九個月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很少有晴天。而這些‘灰色的日常生活’被動漫的光輝照亮了。在動漫裡有很多豐富而飽和的色彩、優美的台詞、深沉的情感和體驗。”

  西切娃同時也提到,“在我們的國家,專門針對青少年創作的內容非常少,這是一個大問題。動漫往往主要面向初中和高中人群。在動畫和漫畫中,青少年最關切的主題——成長、友誼、愛情、背叛、克服困難、找到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被編織成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情節。但在現實中,大眾文化的作品很少能以此為重心。所以我想這也是俄羅斯的青少年會喜歡日本動漫的原因。”

  “動漫追隨者創造了一種亞文化空間,許多書呆子和不屬於其他社群的人都去了那裡。”一位俄羅斯網友在社交網絡平台Reddit上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