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喚醒印尼僑批的“海絲”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23-03-29 09:40:14


 

  “自古以來,閩南一帶的百姓便有‘漂洋過海,過番謀生’的傳統。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人們移居的主要目的地。在外打拼的華僑華人把錢款和書信輾轉寄回家鄉,僑批應運而生。”印尼—中國泉州僑批文化交流論壇期間,僑批收藏家與研究者、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黃清海向記者說。

  黃清海介紹,他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收藏僑批,藏品包括閩南地區和東南亞各地間的僑批家書、僑批匯款單據、華僑出入囯證照等,其中有不少1949年前的印尼僑批。

  “印尼僑批記載了印尼華僑華人胼手胝足、敢闖敢拼的創業歷程,也記錄了海外僑胞與家鄉僑眷天海一方、相互守望的濃厚鄉情。從這些僑批中,我們可以還原老一輩華僑華人出洋做苦工,進而開店做買賣,再到辦公司、逐步建立華人商業圈的全過程。他們積極為僑居地的開發和建設作出貢獻,同時在經濟上襄助家鄉親人、支援家鄉建設,為促進當時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起到重要促進作用。”黃清海說。

  “印尼僑批濃縮了先輩們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堅韌的奮鬥精神。”論壇期間,印尼華文作家協會總主席袁霓對記者說,“為了給家人創造美好生活,先輩們漂洋過海來到印尼。他們不畏艱辛,踏實勤懇,把辛苦攢下的銀錢隨同家信寄回家鄉,為當時的中國送去重要的僑匯。印尼6000多個有人居住的海島,大部分都留有華僑華人奮鬥的足跡。福建、廣東、海南等各地,也都流傳著先輩們下南洋、報桑梓的故事。”

  “論壇上的討論喚醒了我對僑批的記憶。”印尼雅加達南安同鄉會主席高景源與記者分享了他的家族與僑批的故事。今年已年逾古稀的他,年少時跟隨家人從福建南安遷居印尼,至今已在當地定居50多年。

  “我們高家南渡印尼有100多年歷史,祖父輩親歷了抗日戰爭的烽煙。聽家人說,那時,從印尼往家鄉寄信,過程十分艱難。新中國成立前夕,還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寄出的信件有時即使貼滿郵票,也可能在過程中因為貨幣貶值、郵資不夠而無法送達。但無論過程如何曲折,我們始終沒有斷了和家鄉的聯繫。”高景源說,“直到今天,我們還保持著和家鄉親屬的聯絡,經常互有來往。現在,我家中還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祖父輩與南安親屬之間往來的信件。雖然不少紙張已經破舊不堪,但其中飽含著對故鄉割不斷的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