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應規範有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8:19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當前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依據的測評方法和標準五花八門,測評質量參差不齊,相關問題不容忽視

  在某短視頻平台上,一名博主對兩款國產手機進行橫向測評時,只是通過簡單操作、文字表述的方式來展示產品外觀、說明其性能配置,並未借助輔助儀器或軟件進行測試或數據對比,存在測評主觀性較強、自立測評標準等問題。這是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披露的一則典型案例。

  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通常是指未取得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組織或者個人,通過自身測評或引用對比專業檢測結果等方式,對商品各方面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並將結果主要通過自媒體以圖文、視頻或直播的形式進行發布推廣,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參考,以實現擇優汰劣的目標。

  消費是一個很受信息傳播影響的經濟行為,這意味著,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客觀、公正、科學的測評結果有助於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起到改善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意願的良好效果。反之,不客觀、不公正、不科學的結果,既可能誤導消費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還會損害經營者商業信譽,破壞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中消協對12個主流互聯網平台共計350家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賬號進行體驗式調查後發現:具備法人背景的賬號僅占比23.4%;93.1%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測評的公正性;35.7%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

  由此可見,當前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依據的測評方法和標準五花八門,測評質量參差不齊,相關問題不容忽視。中消協及時開展的監督調查給升溫的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敲響了警鐘:誤導消費決策、妨礙公平競爭要不得,科學規範、公正客觀才是發展正途。整頓市場亂象,需要監管部門、平台方以及消費者等多方主體協同發力。

  加強市場監管,提高行業准入門檻,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建議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明確規定從事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的准入條件,設置基本准入門檻並制定合理的申請審批機制。對於從事商業行為的測評賬號,要進行統一備案管理,強化對於測評人員的審核,推進實名制與商品信息認證,使測評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營造良好的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環境。要夯實消費市場“第三方測評”主體責任,做到“誰測評、誰負責”,組織經營主體形成行業組織,制定並發布相關職業規範,形成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