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3-04-16 09:40:35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鏗鏘話語,語重心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新時代十年來,鄉村振興扎實推進,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征程,新奮鬥,各地區各部門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建設和美鄉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廣袤田野上,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個個生動場景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

  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時強調,“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給漁業種子裝上‘中國芯’,建好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基地負責人陳丹說,基地主要開展海水魚蝦的良種選育、種苗繁育等研究,已經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實現了南美白對蝦等育種水平質的飛躍,產業價值不斷提升。

  從糧食到漁業,從糧食安全到食物安全,濃縮著“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的考量,飽含著“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牽掛。

  樹立大食物觀,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擘畫:“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在四川內江隆昌市界市鎮,一片“川東竹海”每年提供春笋1.5萬噸以上;小龍蝦、淡水魚,湖北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值連年攀升;在黑龍江伊春,建起180個特色種植基地,打造“森林大廚房”……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農產品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大豆油料種植面積穩中有進,優質專用農產品日益豐富,菜果、豬肉、羊肉、禽蛋、水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

  在山東良星種業有限公司良種繁育基地裡,株株麥苗青壯,從這裡走出的“良星系列”種子已累計推廣4億多畝,為國家增產糧食500多億斤;湖北嘉魚潘家灣金潤農業科研試驗基地,葉球緊實的“思特丹”甘藍打破壟斷,成為長江流域越冬甘藍主栽品種……

  “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從“國家隊”到“生力軍”,種業企業陣型加快構建,瞄准“卡脖子”難題,擦亮農業“芯片”,推廣應用制種新裝備新技術,提升良種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凝聚種業振興核心力量。

  “衹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諄諄囑托化為堅決行動。各地區各部門強科技、保供給、拓資源,政策及時跟進,措施精準到位,糧食“十九連豐”,肉蛋奶供應充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業大國加快向農業強國邁進。

  邁上新征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不僅能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