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工智能助力中醫藥開啟現代化發展新篇章
http://www.CRNTT.com   2023-04-19 12:12:18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嵌入中醫藥診療與服務等多個環節,“人工智能+中醫藥”的產業賽道逐漸升溫,相關應用場景相繼出現。《經濟參考報》從即日起推出“中醫數智化”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歷經探索與沉澱,中醫藥凝聚數千年民族智慧。近年來,中醫藥在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得到進一步彰顯,大眾對中醫藥“治未病”“未病先防”等方面的關注持續升溫。與此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推動中醫技術與方法的革新,中醫藥已今非昔比,加上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中醫藥,正在邁入發展的新階段。

  “+AI” 從傳統中醫藥邁向智慧中醫藥

  隨著養生保健觀念深入人心,“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的中醫之道,與現代人進行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不謀而合。然而,基於其屬性特點,中醫要想適應新時代健康需求,再度煥發出新的活力,如若仍舊遵循傳統發展模式,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不小的問題和挑戰。

  在浩如煙海的中醫藥典籍中,不乏艱澀難懂之著作,僅靠人力,無法完整、高效地學習,而且不同流派間存在一定壁壘,學術方面的交流與碰撞因此被削弱,諸多成果和經驗很難進行有效遷移與轉化,亟須一股作用力將精華融會、將派系打通。

  此外,傳統中醫臨床診斷以系統論和整體觀為根基,經由“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重點依靠醫生個人知識經驗積累,診斷過程發揮主觀性較強,診斷結果可能受到局限,精準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有所欠缺。手段、體系、人才、資源等多方面的難題,都是制約中醫藥創新發展的症結。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專家學者就作出了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中醫的初次嘗試,獲得成果較為有限。經過層層迭代、升級、創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存儲、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漸趨成熟。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圍繞醫療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運用AI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助推智慧中醫藥建設也被不斷寫入國家綱領性文件。

  復旦大學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馬劍鵬表示,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發展前景。憑借AI在數據挖掘與采集、數據處理與分析、深度學習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有助於實現海量古籍文獻和臨床診治經驗的結構化、科學化表達,幫助中醫診療建立客觀化標準與評價體系,彌補中醫藥高質量人才短缺與資源不均,拓寬中醫藥互聯網應用場景,更好地傳承並發展中醫藥文化。

  由此可見,通過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的深入結合,“中醫藥+AI”無疑是未來提高中醫藥群眾普惠度,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密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