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3-04-21 08:40:19


推動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要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下文簡稱“兩大體系”)建設,既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補齊發展“硬短板”,也要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補齊制度“軟短板”,堅持“軟硬”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統籌推進兩大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學習時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郭麗岩文章表示,統籌推進兩大體系建設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實踐路徑。流通作為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扮演著組織生產與促進消費的雙重角色。百年變局叠加世紀疫情衝擊,面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大循環中發揮的作用更加凸顯。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戰略任務,推動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則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與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緊密配合,能夠保證流通更加高效,產銷銜接更為順暢,投資和消費潛力加速釋放。

  在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統籌推進兩個體系建設。供給和需求是經濟內在關係中相互依存的基本面。基礎設施的供給規模與結構升級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效需求的最終實現又須依賴基礎設施、商品和服務供給水平與結構的匹配。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的發展,需要依靠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設,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把有限資源配置到更高效領域,充分提升供給質量與效能,從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整體躍升。

  中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體系仍不夠完善,協調性、系統性和整體性有待增強。主要是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欠賬”仍較多,城市群、都市圈互聯互通與共建共享水平有待提高,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統籌不夠,智能化發展有待加快,新型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場景仍需加力拓展。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養護等傾向依然存在,全生命周期協同發展水平不高,精細化管理能力仍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效率和品質亟待增強。同時,國內市場在市場體制機制方面仍有一些束縛主體活力釋放的限制,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構建新征程上與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高品質追求相適應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

  在新征程上,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升國家總體安全保障能力,需要統籌推進兩大體系建設。客觀而言,傳統基礎設施和市場運行體系,面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重大事故等突發事件衝擊的網絡韌性和應急能力尚待增強,關鍵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卡脖子”問題亟待攻堅克難。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強韌基礎設施網絡,著力鑄長板補短板,維護市場安全和穩定,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對重點市場和市場基礎設施的跨部門協同監管,這是統籌推進兩大體系的應有之義與重要建設內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