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儲能要走市場化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4-23 07:45:32


   
  但如果不是政策要求強制配儲,目前階段很少有發電企業願意主動配置儲能,核心原因是配置儲能增加的成本較高。由於儲能產業處於發展初期,產業鏈成熟度低,廠商之間各自為政,尚未產生協同效應,儲能系統價格仍然偏高。同時,中國電力市場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市場機制難以準確反映新型儲能的多重價值,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收益的方式單一,尚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儘管儲能製造廠商主要盈利模式比較清晰,但儲能電站投資建設獲利之路還沒走通。由於儲能成本疏導不暢,社會投資意願並不強烈。
  
  過去,中國風電、光伏等產業依靠政府大量補貼實現了大規模發展,但是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隨著中國鋰電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以及電力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儲能政策的重點已開始轉向市場機制和調用機制,儲能產業發展不可能重走大規模補貼的老路。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從商業化初期到全面市場化發展,留給新型儲能的時間僅有不到10年,行業打破規模天花板還要繼續突破發展瓶頸。
  
  文章指出,降成本,是開啟新型儲能產業寶藏的關鍵鑰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產業鏈協同發力。電化學電池技術,可以通過材料、結構、工藝創新以及規模化生產,不斷降低原材料生產成本、製造成本,並提升產品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及使用壽命等性能。要進一步培育和延伸新型儲能上下游產業,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骨幹企業,積極推動全產業鏈發展,著力培育和打造儲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解決新型儲能高成本的問題,還需要依靠體制機制改革和商業模式創新。當前儲能項目的商業模式尚不明確,多元應用尚不成熟,處於“看上去很美”的階段。要加快推進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明確新型儲能獨立經營主體地位,加強新型儲能價格機制研究,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支持企業在規模化製造能力的基礎上,繼續將觸角延伸到下游應用環節,深度參與多元化應用場景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全方位尋求產業破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