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釋放制度紅利 暢通經濟內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3-04-29 08:54:08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逆流、新冠疫情大流行等因素影響,國際經濟循環格局出現了深度調整。立足國內、深化改革,暢通循環、做強市場,是中國應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環境,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首要選擇。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入研究阻礙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制度約束,消除制度弊端,加強暢通內循環的制度供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內循環的理論內涵

  中國財經報發表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黃慶華、王浩力文章分析,首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循環流動經濟思想是經濟內循環理論的重要源泉。經濟循環理論起源於18世紀法國重農學派的著名經濟學家魁奈的代表性作品《經濟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吸收並拓展了這一思想,稱其為“社會再生產圖示”,即把靜態的經濟看成在每一時期都會周而復始循環流轉的過程,每個經濟主體都經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的循環,最後回到原點,從而實現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這個循環要暢通起來,就必須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與深化制度改革、貫徹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

  其次,依靠消費和投資驅動經濟內循環的需求側。主流經濟學將出口、消費和投資視作拉動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出口與經濟外循環關係密切,內循環主要是消費和投資。因此,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並實施基於內需的經濟全球化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發揮投資的關鍵支撐作用,以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最後,依靠創新驅動經濟內循環的供給側。新古典增長理論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都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泉,而技術進步源於創新。因此,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綜上所述,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實質是消費和投資的需求側提質升級、創新驅動的供給側結構優化,以及二者間的互動內生循環。通過制度改革,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形成有利於促進國內消費、投資、創新循環暢通的制度支持體系,從而實現依靠消費轉型升級、投資提質增效與創新驅動發展形成的新“三駕馬車”,協同推動經濟增長。

  破解中國經濟內循環的主要約束

  文章指出,現階段,中國在供需能力釋放、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統一大市場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存在制度藩籬,為暢通經濟內循環帶來約束。
一是過度行政干預的約束。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創造經濟奇跡的關鍵。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運用行政力量過度干預市場,造成市場扭曲、市場分割等問題,阻礙了國內經濟大循環。

  二是城鄉二元體制的約束。在中國經濟發展初期,城鄉二元體制產生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這一體制顯現出更多負面效應。城鄉差別擴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等,嚴重阻礙了要素在城鄉間的循環流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