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因地制宜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3-05-02 18:33:18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整地起壟質量高,農用機械不可少”。眼下正值農忙時節,穿梭于田間的大小型機械不僅為農民省了力,還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研發力度不斷加快,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地區依然存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產率低、農業機械化科研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亟待解決。

  為此,要健全農機推廣體系和補貼政策,有效調動農業組織和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健全市、縣、鄉三級農機管理、推廣體系,為鄉鎮配備專業的農機推廣人員。在實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的同時,各地還需因地制宜,對地方特色機具實施補貼,並將補貼範圍延伸到作業階段,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將補貼補在農業生產真正需要的環節,實現耕種收各環節的補貼分攤。特別是在制種產業的全程自動化,以及中藥材、蔬菜等特色產業的播種、收穫等環節,可根據地塊條件,採用大型播種機進行直播,實現精良播種,為後期田間管理、增產收穫打好基礎,從而有效調動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優化當地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規範引進新機具,探索農機服務新模式。農機具的推陳出新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在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時,要加大新機具引進示範及推廣力度。可通過試驗、示範、推廣等流程,確保新農機具的使用效率;在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加工等不同階段,引進推廣實用新型農機具,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各環節。同時,積極探索農機服務新模式,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各類服務平台,推動農機社會化有償服務作業由盲目流動向合同約定方向轉變,由只提供收穫服務向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延伸。

  加快小型農機具研發,加大農機手精細化作業培訓。我國西部地區耕地零散、不平整,加之標準化生產還未普及,一些大型機械不適用於某些農業生產環節。因此,要根據實際需求,研發真正適用於特色產業及傳統產業發展環節的小農機具,加快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進程。此外,農機手的操作水平也是制約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因素之一。各地在現行開展的農機手持證上崗培訓基礎上,應加大力度開展農機手精細化操作技能培訓,通過等級評定等方式,培養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農機操作人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