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http://www.CRNTT.com   2023-05-31 08:21:51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理應以自身的加力提效,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6.7萬億元,同比增長6.8%,有明顯加力的表現;同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為1.23萬億元,同比增長9.6%;教育支出為1.02萬億元,同比增長4.1%;衛生健康支出為0.6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具備突出重點促進結構優化的鮮明特點。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文章表示,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的功能作用在於服務全局的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政策在進入新時代後的當前階段,理應以自身的加力提效,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財政政策”的提法,我們已耳熟能詳。所謂“積極”,是指政府帶著“擴張性政策”特徵的總量調節使經濟升溫而具有積極姿態,但如果對其作更為全面的詮釋和理解,有必要加上政府致力“優化結構”以提升經濟運行綜合績效水平的豐富含義。財政分配在間接調控體系中,不僅具有配合貨幣政策作總量調節的使命和功能,還具有比較獨特、無可替代的優化結構的作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在宏觀治理視角上,多次強調“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正是基於全面情況對經濟調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導。
  
  文章分析,“加力”直觀地對應於積極財政政策以適當增加總量擴張力度擴大內需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提效”則更為綜合地指向以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增後勁等綜合績效目標。在黨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指導下,今年中國的財政政策體現在“加力提效”上的標誌性安排,首先,年度預算把赤字率從上一年的2.8%左右提為3%,鮮明地表現了政府為擴大內需而將財政政策擴張力度適當加碼的態度與基本的工作方向。同時,在連年實施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又將為市場經營主體減輕稅費負擔約1.2萬億元,這同樣是重要的擴張性政策安排。其次,更多地將財力支出以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方式,安排在支持就業、改善民生、鄉村振興、教育、科技、醫療、社會保障領域,以及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實體經濟研發創新等方面,清晰地指向通過促進通盤結構優化而提升國民經濟發展綜合績效的政策目標。
  
  將總量視角的適度擴張與結構視角的傾斜支持相結合,還體現在今年全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安排上。轉移支付總規模達到10.06萬億元,增長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事項等專項轉移支付後,則增長7.9%。這種自上而下轉移支付的財力支持,對於有針對性地落實基層“三保”和調控地區差距,優化區域結構,助力共同富裕進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總量擴張擴大內需與優化結構提升綜合績效相結合的過程中,還發揮了財政“工具箱”中一件利器的作用,即作為加力提效重要措施的地方專項債的籌資與支出安排。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完善過程中,地方公債機制也已經在立法進步軌道上實行陽光化運行,其中除按一般原則對應於地方建設事項需要、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收支預算的一般性地方債之外,還有地方專項債,納入地方基金預算來管理其還本付息。地方專項債以其特殊的強針對性和長達30年發行期限的包容性,在擴大內需背景下,更為有力、有效地聚焦地方貫徹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增長點、支撐點項目的籌資融資投資。可通過一批在地方轄區內舉足輕重的項目建設,促進結構優化與績效提高。
  

  文章指出,按照今年的全面財政預算安排,將在前面若干年加大地方專項債規模的基礎上,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債3.65萬億元,並且還使用了5029億元結存限額空間,實際發行的新增地方專項債將超過4萬億元。從今年一季度看,全國發行新增地方專項債13568億元,主要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硬件”項目和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點領域的各地區域性重大項目建設,體現了“超前謀劃、靠前投資發力”和“穩基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作用。未來,可以期待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將為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全局的功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