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京市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http://www.CRNTT.com   2023-06-10 12:56:08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6月9日上午,“京城非遺耀中軸”北京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啓動儀式在什刹海地區舉行。活動以“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與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各區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支持舉辦。

  儀式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向什刹海傳說、北京曲劇、燕京蕭氏婦科、同仁堂西黃丸傳統制作技藝等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頒發了標牌,包含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九大類合計52項,今後市民在街頭建築上就能看到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顯著標識,便於市民和游客認知和體驗北京非遺。

  沉浸式體驗推介什刹海非遺旅游綫路

  此次活動推介的全市32條以中軸綫為主題的非遺旅游綫路內容十分豐富。為展示北京非遺與旅游融合的良好感受,進一步推介非遺旅游綫路,現場嘉賓由儀式現場海清苑出發,步行至好運江南碼頭,自金錠橋、經銀錠橋、至同和居碼頭,乘船期間伴隨著非遺項目古琴演奏,深度體驗什刹海地區自然和人文整體非遺景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和正在申遺的北京中軸綫的交匯處,什刹海以其悠遠的人文歷史和深厚內涵,成為文化遺產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集中體現。

  除此之外,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中軸西望之時光裡的非遺》項目,是以中軸綫西翼非遺傳承項目為核心,綫上綫下聯動的互動式非遺旅游綫路,通過游人對於非遺和京味兒文化的探知欲,喚起一脈相傳的北京記憶與中軸記憶。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運河煙火 —— 南來北往客,兩岸人家故事多;運河新境 —— 創新無邊界,人人都是藝術家;運河訪古 —— 千年漕運,追憶紅樓一夢;藝術碰撞 —— 宋莊小鎮,煥發古意新姿”等四條非遺主題旅游綫路也很有代表性,充分展現了通州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商貿繁榮,萬木爭榮、生生不息的傳承與發揚。

  京城非遺耀中軸優秀作品展體現京味文化<nextpage>

  京城非遺耀中軸優秀作品展,展廳布置在海清苑內,此次征集的展品來自北京市各區、天津、河北,共計報送優秀作品76件,展出43件,展品主要以燕京八絕為主,能够體現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與中軸綫相關的非遺作品或以中軸綫為主題的藝術創作等。

  同時,展廳外舉辦了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古琴藝術體驗,通過古琴藝術傳承人、國家級茶藝技師和傳統香品制作技藝傳承人的默契配合,煮茶、聽琴、聞香的三重藝術享受,為現場嘉賓呈現了一場茶、琴、香互相成就的中國傳統生活美學。

  荷花市場賞老北京繁華景象

  荷花市場從古至今都是游人人氣最旺地方,此次活動在荷花市場舉辦了非遺展示區,不僅有非遺傳承人的叫賣、吆喝、走街串巷的貨郎表演,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孫氏太極拳及陳氏太極拳老中青三代傳承人表演。隨著叫賣聲遠去,嘉賓進入到荷花市場內,一排船型攤位一字排開,分別是北京市16區、河北、天津共18家非遺項目展示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參觀互動。

  京城非遺耀中軸 京津冀齊參與

  天津和河北非遺項目也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來自天津參展的匏器“八不正”為康熙所創,是範制葫蘆器中難度最大、最具代表的清宮範制葫蘆器型,上面是四方的寓意四平,下面八角寓意八穩;天津楊柳青年畫“蓮年有餘”是楊柳青年畫的代表作,構思縝密,結構嚴謹,簡單但又富有傳統美感。廊坊參展的秸秆扎刻作品盛世龍船,以古代龍船為設計原型,共采用型質色澤上乘高粱秆6萬餘節,歷經8個月靠手工榫卯咬合拼接扎制而成,寓意中華盛世,繁榮富強。天津、河北的非遺作品引得現場群衆紛紛稱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