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退市名單不斷加長 不良企業快速出清
http://www.CRNTT.com   2023-06-14 14:36:16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證券時報報導,又有多家企業鎖定“1元退市”,6月12日,*ST紫鑫、*ST弘高、*ST天潤3家公司均發布公告,即使後續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面臨退市結局。

  今年以來,A股“新陳代謝”速度加快,退市企業名單不斷加長,已退市企業達到8家,還有更多企業在退市路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退市新規實施後,我國退市企業數量大幅增長,退市效率進一步提升、進程進一步加快。從退市公司情況來看,多數企業觸及了交易類、財務類退市指標,關鍵原因不僅在於退市標準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退市審查、執行力度也明顯加大。

  “面值退”名單不斷加長

  全面註冊制的改革背景下,A股市場加速劣質企業出清,優勝劣汰機制愈加穩固,財務類退市指標精準出清“殼公司”和“僵屍企業”。

  今年以來,已有5家A股公司因觸發“1元退市”指標告別A股,還有13家公司已基本鎖定“1元退市”。至此,年內觸及和鎖定“1元退市”的公司多達18家。僅6月12日,就有*ST紫鑫、*ST弘高、*ST天潤3家公司表示,即使後續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以*ST弘高為例,該公司在6月12日發布公告,截至6月9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19個交易日低於1元。即使後續1個交易日漲停,公司股票也將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面值退”案例大幅增加,這體現了我國A股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及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部分市場不認可的公司,不再忙於粉飾報表、縮股炒殼,而是逐步接受市場的決定。

  市場普遍認為,目前交易類退市已經集中顯效,後續伴隨全面註冊制的深入推行,“面值退”或將更多出現,交易類退市指標將發揮常態化作用。截至6月12日,剔除已經收到終止上市告知書等情況的公司,目前*ST海投、*ST泛海、*ST新海3家公司股價低於1元,有12家公司股價介於1元和1.5元之間。

  多元化退市指標顯威

  除了“面值退”,還有的企業是因為觸及別的退市指標而面臨退市。

  如*ST大通,2021年公司因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2年,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2022年年度報告,觸及終止上市情形。又如*ST必康,由於連續兩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最終被裁定終止上市。

  截至目前,今年A股已退市或處在退市流程中的企業已超過40家。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表示,自退市新規執行以來,退市多元化的特徵愈發明顯,一旦上市公司觸及退市指標,將面臨被退市風險,這也是今年退市案例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衹有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才能有效保證市場上存量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助力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田軒表示,實現優勝劣汰、新陳代謝的資本市場環境,真正讓稀缺資源提供給優質資產,正是註冊制及配套發行、退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通過淘汰不良企業,市場資源將更加集中於具有競爭力和增長潛力的優質企業,從而促進整體市場的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