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盟能否實現“芯片雄心”?
http://www.CRNTT.com   2023-06-22 12:06:26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給予大額補貼、加快投資建廠、提升技術及產能……近來,歐盟圍繞芯片產業部署不斷。專家指出,歐盟推出一系列芯片產業政策,反映了歐盟發展數字經濟、謀求戰略自主的強烈意願。然而,歐盟在政策落實方面仍面臨多方面挑戰。

  加快重塑芯片產業競爭力

  據歐盟網站消息,歐盟委員會近日批准一項“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宣布投入220億歐元用於芯片項目補貼,其中,81億歐元為國家援助,另外約137億歐元為私人投資。該項目將投資於芯片供應鏈的所有關鍵點,包括:晶圓在內的材料;晶圓生產、芯片生產、封裝組裝和測試的設備;芯片設計和設計自動化工具;不同的芯片工藝及芯片製造、封裝、組裝、測試及系統集成等。該項目涉及來自19個成員國、56家公司的68個科技項目,有望擴大整個歐洲芯片供應鏈的影響力。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報導,這是歐盟批准的第六項“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與之前相比,此次新項目的融資額度尤為巨大。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裡·布雷頓發布聲明表示,此前與芯片相關的IPCEI僅涉及來自4個成員國的32個項目,此次IPCEI的規模和範圍明顯擴大。

  4月,歐盟就去年宣布的《歐洲芯片法案》達成協議,放寬芯片補貼規定。該法案計劃投入430億歐元,到2030年把歐盟芯片產能翻一番,提升至20%。為此,歐盟委員會提出3個行動方向:為大規模技術產能建設提供支持、保障供應鏈安全及投資的彈性、建立危機監測和應急機制。法案還要求提升歐盟國家芯片制程的工藝水平,計劃到2030年,歐盟能生產2納米及以下的高端芯片。

  4月,依據新敲定的芯片法案,歐盟委員會立即批准一項國家援助,宣布支持意法半導體和芯片製造商格芯公司在法國建設“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製造廠(晶圓廠)”。該項目總投資近75億歐元。據法新社報導,該項目建成後,有望使歐洲現有芯片產能提升近6%。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歐洲經濟研究室主任孫彥紅對記者表示,新冠疫情暴發後,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張影響,歐盟加快了圍繞芯片產業的政策步伐。2021年,芯片短缺曾導致歐盟一些成員國的汽車產量與2019年相比大幅下滑1/3。工業、醫療、國防、航空航天及電子消費品等部門的生產也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在此背景下,歐盟於2021年3月宣布“數字羅盤計劃”,提出到2030年將歐盟生產的尖端、可持續的半導體產品(以芯片為主)占全球總產值的比重由10%提升至20%。2022年2月,作為落實“數字羅盤計劃”的關鍵動議,歐盟公布了醞釀已久的《歐洲芯片法案》。近期,歐盟發布針對芯片領域的“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是歐盟落實《歐洲芯片法案》的重要舉措。

  “近來,歐盟不僅對以往嚴格監管的國家援助規定進行‘鬆綁’,允許成員國對芯片產業提供大額補貼,而且採用歐盟層面協調、成員國聯合資助的模式,支持大型芯片項目啟動。此前,歐盟只在‘空中客車’和‘伽利略計劃’等個別跨國項目中啟動過類似模式。這表明了歐盟加快重塑芯片產業競爭力的最新趨勢。”孫彥紅說。

  “歐盟近來推出芯片產業政策速度快、工具多、力度大。”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少華對記者表示,在政策工具上,除芯片法案及“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歐盟還通過“地平線歐洲”以及“數字歐洲項目”等,多管齊下扶持芯片產業發展。這些產業政策重點關注芯片研發與創新、芯片製造產能提高、芯片產業人才培養,同時對盟友和夥伴國家的合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析指出,歐盟加快政策部署,旨在挽救歐洲芯片產業的競爭力頽勢。

  據英國科技媒體Tech Monitor報導,上世紀90年代,歐洲一度占據全球芯片產能的44%,但隨著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當前,歐洲占全球芯片產能的份額僅約8%,產業鏈多環節依賴他國供應商。

  布魯金斯學會近日發文稱,歐洲在芯片領域的資本支出也出現了長達數十年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歐洲在全球芯片領域所占的資本支出比例約為8%,亞太地區約占10%;而到2022年,歐洲在芯片領域的資本支出只占全球3%,亞太地區已升至66%。

  “長期以來,歐盟在芯片研發和先進設備等細分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不僅有最先進的EUV光刻機製造商,還擁有一批專門設計特定半導體組件的芯片製造商,擅長生產汽車與工業設備芯片。然而,隨著全球化背景下產業鏈持續重構,歐盟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產值份額顯著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歐盟缺乏大型計算機製造商,手機製造商也在快速衰落,本土芯片需求不足,半導體企業投資未跟上;另一方面,歐洲製造成本偏高使得組裝、測試和封裝等芯片生產環節持續向東亞地區轉移。目前歐盟的芯片製造主要集中在22納米及以上相對成熟的工藝節點,不具備7納米及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製造能力,後者的製造主要集中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歐盟近期推出的一系列芯片產業政策,目的在於防止歐盟在全球芯片產業中被邊緣化,確保歐盟在新一輪數字革命中占據一席之地。”孫彥紅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