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進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千萬工程”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08:46:23


 
  以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打造“千村德潤、萬村和睦”的民心工程,需要在以下方面發力。一是更加及時有效回應鄉村居民人文發展新需求。著眼於村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著力於鄉村文化建設中的短板,聚焦工作堵點與創新突破點,服務人民群眾平等地享有文化資源、文化服務、文化成果的機會和權利,著力達成文化公平與文化共享。二是創新德潤和美鄉村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挖掘鄉規民約、家風家教、民俗活動,繼承發展民間文化、非遺項目等維繫村民情感的記憶共鳴,不斷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堅持鄉村文化發展為了農民、鄉村文化發展依靠農民、鄉村文化發展成果由農民共享,切實推進德潤和睦鄉村建設。三是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著力增強農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建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評估體系。農村基層文化服務體系效能考量不能囿於自查或者上級督查,村民體驗與第三方評價也需要納入指標範疇,以行政的、法律的、輿論的、群眾的等多元協同共進的評估體系助推鄉村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千村宜居、萬村美麗”,以美麗生態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生態宜居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容構成,那麼,美麗生態建設將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千萬工程”持續踐行著綠色發展理念,為鄉村綠色轉型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為鄉村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形塑了中國治理典範。“一村一策”的含“綠”量決定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它迫切需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以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美麗生態的民安工程。打造“千村宜居、萬村美麗”的民安工程,以扭轉粗放式經濟發展慣性為切入點,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與共建共享,突破“思想關”“利益關”。其一,“不做選擇題,要做必答題”,提高農民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增強他們參與農村環保事業的主人翁行動,使其環保意識上升到與衣食住行同樣重要的高度。其二,說到底,“千萬工程”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形塑人的精神、人的品格,應利用好農村廣播、鄉村數字平台、縣域融媒體等載體,宣介農村生態政策,不僅讓廣大農民懂環保方法,而且厚植其環保理念。其三,群眾不僅要發動和帶動,更要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來激勵。為此,應積極推進農村環保獎懲制度,將農村環境污染監測結果作為農戶評獎推優的前置條件,“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從制度上解決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鄉村是農民的家園,農民是鄉村的主人。“千萬工程”二十年迭代升級,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觸發了鄉村生態演進,催發了農業產業重塑,激發了農民精神提升,是凝結“民生、民心、民安”於一體的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系統工程。毋庸諱言,進一步推進“千萬工程”行穩致遠,將持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和思想之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桂生(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