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年輕人來說,選擇去一線城市打拼,生活成本和消費水平更高,有時也難以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相較而言,一些主動伸出橄欖枝的二三線城市往往“性價比”更高,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青睞的選項。現實中,很多年輕人在一番權衡後,就選擇回到家鄉的二三線城市。如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發展水平、文化消費生活等方面,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差距逐步縮小,社會發展、區域間發展更加協調均衡。同時,隨著時代觀念的進步,當前年輕人價值觀更加多樣,人生追求更加豐富,職業收入不再是決定青年人生選擇的唯一重大因素,很多人會綜合平衡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與職業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回到二三線城市也因此成為一些人的理性選擇。
當然,也要看到,對城市而言,“搶人”的招式再多,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仍是最關鍵的,無論是降低落戶門檻,還是給予各類人才補貼,這些政策能否吸引更多人回到二三線城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產業的發展情況。因此,發展優勢產業、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應當是有關部門推進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時,人在城市不僅要工作,也要生活。當年輕人來到城市就業、落戶、安家,凝聚起來的是一個個小家庭。要吸引人、留住人,讓人才扎根,城市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要跟上。另外,地方政府為引進人才而出台的政策要有穩定性、延續性。衹有真正落到實處,讓人在此感到幸福、安心,有歸屬感,才能為城市發展創造更可持續的人才基礎。
“良禽擇木而栖”,一座有活力、有溫度、生活成本合理的城市,也會持續吸引各類人才前來就業和安家。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郭曉菁(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