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研究生教育時代來臨 培養質量仍有提升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1:23:23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範海林在作主題報告時分析,中國正面臨著“發展中的挑戰”“打壓中的突破”“開放中的博弈”等一系列複雜局面,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務已經發生變化。

  因此,高等教育評價體制機制要應時而變,不斷改革迭代;要順勢而為,以評估引領高等教育發展,讓高等教育擔負起“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的重任。

  “要探索推動新征程高等教育評價的改革創新,要重提升、重貢獻。”範海林提出,高等教育評價需轉到對大學貢獻度和影響力上面來,要用貢獻的尺子量高校,將以前的“排座次”變為跳起來“摘果子”,加強應用性評價,扭轉“重學術輕貢獻”的傾向。

  趙沁平院士表示,從社會土壤環境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需要呼喚創新引領型科技文化。

  在他看來,創新型科技文化是創新型國家的靈魂因素。什麼樣的土壤氣候決定生長什麼樣的樹木,什麼樣的樹木決定結出什麼果實。我國自洋務運動近200年來,形成了跟蹤追趕型科技文化,這種科技文化在我們追趕世界科技強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十年,使我國跨入科技大國行列,但是要成為科技強國,要產生科技大師,成為創新型國家,就需要逐步培育起創新型科技文化。

  在主題報告中,趙沁平院士從決策、目標、路線、激勵等多個維度細致分析了跟蹤追趕型和創新引領型兩種不同科技文化的不同特徵。比如從決策的角度來看,跟蹤追趕型強調政府主導;而創新引領型則講究科學家、企業、政府的共同主導。從路線上來講,跟蹤追趕型強調少走或不走彎路;而創新則講究探索,寬容失敗。從激勵的角度來看,跟蹤追趕型只爭朝夕,而創新引領型則講究十年磨一劍。

  楊衛在大會報告中指出,避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進一步培養科研精神和學術情懷,開展研究生學風教育,以導師責任制推動導學關係。

  楊衛在大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對即將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進行討論,並將於近日徵求專家意見。質量評價已經被寫入其中。他介紹,制定該法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規範學位授予活動。

  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楊衛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作出這一論斷:“我國研究生教育時代已經來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