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吸取教訓,避免民生工程“建而不用”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1:59:19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網評:吸取規劃失誤的教訓,避免民生工程“建而不用”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韓韞超(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重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決策要十分謹慎,對其建成後的利用效率要有清醒的預判。現實中,有些問題可能是難以完全預見的,但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剔除人為決策的失誤,杜絕“生米做成熟飯”“先上車後買票”等做法,實現規劃協調、布局合理、量力而行、有序建設。

  據近日澎湃新聞報導,2015年底基本建成的儋州海頭站,按初期規劃應隨海南西環高鐵一同開通,但該線路通車已近8年,海頭站始終未能啟用。當地民眾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咨詢開站事宜,海南省發改委近日回復,“海頭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開通運營後鐵路部門虧損嚴重”,是當前制約海頭站啟用的主要原因。

  類似情況並非孤例,上述報導還梳理出20餘家媒體公開報導過的國內建成未用、短暫啟用後停用的高鐵站。閑置原因多為缺乏客流支撐,周邊市政配套設施尚未完善,距主要客運樞紐里程短、經停會影響運行效率,運營補貼資金缺口較大等。

  面對這些閑置高鐵站,不少網友追問,對其中一些地方而言,在高鐵站規劃和建設之初,相關不利因素已然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相關項目是如何通過審批的?是否經過了可行性評估和科學論證?

  這些問號的背後,其實有著錯綜複雜的原因。一些地方沒有更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路子,便寄望於在區域交通一體化過程中獲得發展機遇;一些地方認為交通類基建的社會效益比經濟效益更重要,於是在交通類基建的投資上不惜血本;一些地方明知建成的高鐵站難以達到開通的門檻客流,卻在攀比心理下“打腫臉充胖子”“先建起來再說”;一些地方相關規劃和決策缺乏連續性,“領導上任、重新布任”“領導調動,規劃變動”……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一些城市發展思路不清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是個別地方盲目規劃投資建設、靠大項目來裝點政績,是個別決策者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研究不足,將大筆資金交了“學費”。

  建高鐵、建機場、修地鐵,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不可否認,類似交通基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體現,然而,一些欠發達地區打出“市市通高鐵、縣縣建機場”的口號,斥巨資建成高鐵、機場後,卻因使用頻度低而無法開通或陷入運營困境。其中,一些地方的規劃可能確實有著美好的初衷和動機,但從結果看,相關規劃和投資無疑是糟糕的、失敗的,不僅讓寶貴的資金資源打了水漂,使當地政府面臨債務壓力,而且損害了相關地方政府的形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