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生態修復 讓荒灘變回草原
http://www.CRNTT.com   2023-07-31 16:53:57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 “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讓寸草不生的礦地生機勃勃,好厲害!”“原來我們去的美麗草原,都是因為有人在為此負重前行。”在蒙草種業中心,學子們看著墻上展出的對比圖片感嘆道。講解員解釋說,中心生態專家會先研究測試當地的土壤,再進行種子研究,讓每一片土地都有合適的種子,繼而進行生態修復和保護。

  蒙草種業中心是一個集特色種業保育繁推一體化應用中心、生態保護與修復科研試驗、生態多樣性實踐於一體的科研中心。據介紹,中心累計申請專利614項,發明專項219項,實用新型專利282項,為種子事業立下大功。

  在有“小草諾亞方舟”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有地理標記的植物種質資源2200種、6萬份;標本15萬份;土壤150萬份等,為生態建設修復儲備適宜本土、可育繁、易推廣的品種。

  ·恢復生態系統穩定

  “收集來的種子並不是為了放裝在瓶子裡,而是要讓它在研發基地進行長期的引種、馴化,然後運用到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恢復當中去。”蒙草生態集團副總經理陳睿玨說。

  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敕勒川草原本是天然草原,受自然、人為影響,這片曾經的天然牧場一度變成砂石遍地的荒灘。蒙草集團採用“人工干預+自我修復生態回圈”模式,自2012年起對其進行修復。現在已有40餘種天然牧草,生態系統逐漸恢復穩定。

  陳睿玨介紹道,經過生態修復治理,敕勒川草原現有維管植物31科80屬108種,分別占內蒙古自治區維管植物的27.2%、12.4%、4.9%。動物多樣性也明顯增加,共有動物8目17科30種,貛子、蛇、野兔、喜鵲、麻雀等動物已是常見。曾經黃沙漫天的荒石灘被還原為《敕勒歌》描述的風吹草低、動植物群落豐富的草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