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清潔能源,互補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8-03 15:10:33


 

  大山彎多坡陡。山上原有道路無法滿足大型設備運送所需,背上工具,建設者們扎進山里開路。“時值雨季,滾石和塌方接踵而至,每一次上山都像探險。”臘巴山項目部工作人員張曉輝說。大夥在泥濘中奮戰了120多天,終於實現項目道路全線通車。

  大風呼嘯而過。風機葉輪直徑達172米,掃風面積相當於3.2個標準足球場,吊裝作業需在百米高空進行,風速稍大就有安全隱患。平均下來,每天可進行吊裝施工的時間不足8小時。建設者24小時駐守現場搶抓施工窗口期。山風往往在後半夜才肯歇息,酷寒的山頂上,吊車緩緩啟動,風機拔節而起。

  6月6日凌晨,隨著最後一支葉片完美嵌入輪轂,臘巴山風電項目39台風機吊裝任務圓滿完成。“後續工作難度相對低些,速度還能提一提。”年近六旬的李現臣在工地上步履生風。按照計劃,項目全部機組將於今年9月投產發電。

  耳邊嘯聲回響,腳下雄鷹掠過。站在甘孜雅江縣柯拉鄉高原上瞭望,上百萬塊光伏板向陽而立,蔚為壯觀,像給群山披上閃耀的鎧甲。

  這是2022年7月開工建設的柯拉光伏電站,近日已經投產發電。

  數量高達53萬根的光伏基礎樁,是電站扎根高原的關鍵。現場地質條件複雜,樁體易被地下岩層割裂;冬季晝夜溫差高達30攝氏度,土壤反復凍融,會導致已打下的樁不穩。面對諸多首次遭遇的難題,需要發揮巧思。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就迎難而上,做個示範出來。”柯拉光伏項目部項目經理楊志偉說。邊幹邊想,“追光者”們研究出先引孔、再靜壓、後回填的工法,成樁質量顯著提升。

  調節蓄能  互補發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