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關注:學者研討智庫建設與創新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8-24 00:56:12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中評社 蔡卓君攝)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時殷弘表示,智庫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非政府的(即使獲取政府的大量“定貨”)和旨在訂購他們研究成果的大量資金來產出知識的機構。智庫應該具備的根本特性,第一,獨立性,不論是經過研究和一定驗證具體的建設,還是為政府和民間機構的既定政策方向提供意見,都必須說真話。第二,前瞻性,智庫應當提出創新性意見,即為在上流建設、意見領域及或重要問題上提出建設性、系統性意見,應當對可疑潮流持質疑態度。第三,影響力。智庫影響力差的原因是獨立性差、產品質量差、缺乏深度、相關性小、知識營銷體系薄弱、組織管理文化不良。但也應當注意,智庫能否真正深入內部,探入敏感領域,這既關係到研究獨立性,又關係到研究的周期性和相關性,如關於台灣問題展現的關鍵性挑戰、中國戰略性經濟突飛猛進的雙重效益和結構平衡問題、南海島礁建設的雙重效應、東海問題的持久激進態勢等諸多領域。

  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表示,CGG能夠發展成為如今中國最有影響、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智庫是非常不易的。如今,中國進入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智庫的年代,國際環境惡化帶來的國際輿論環境的被動導致中國智庫發展迎接巨大挑戰。中國智庫,包括中國智庫學者和智庫領軍人物,能否成功走出去是衡量中國大國地位和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政策不配套是發展中最大的問題,而中國智庫和國際智庫相比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中國智庫應當迎接挑戰,奮勇前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當今智庫發展受到國家重視和支持,相關的政策文件也促進了智庫數量的增長,但是政府和智庫之間的聯繫在削弱,如今政府官員很少參加智庫的交流學術活動,並且政府的科研預算不斷削減,智庫激勵建設的批示也逐漸減少。智庫未來應當不斷促進國際化發展,借助全球化智庫平台,與國際方面人才建立聯繫,突破發展瓶頸。智庫應當充分發揮思想庫的作用,衹有政府有更加開放的思想,才能夠更好促進智庫思想產品融入政府決策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